中新社北京八月二十三日電(記者
吳慶才)中國軟件行業協會今天發布的《有關開放源代碼軟件與商業軟件知識產權的研究報告》指出,中國軟件業已出現類似中國家電產業中的“惡性價格競爭”的現象。
報告稱,在一些信息系統建設項目中,由于惡性競爭,中國軟件費用被壓得很低,開發商不但無利可圖,甚至起碼
的開發和服務成本也難以為繼。中標的企業被迫使用盜版或者“偷工減料”,不按要求開發軟件和提供服務,導致出現經濟學上的“劣幣”驅逐“良幣”的結果。即優秀的軟件企業被報價最低的“劣質”企業逐出信息化市場,用戶花了表面上的“低廉”費用,最終得到的是達不到要求甚至無法應用的低劣產品和服務。
報告指出,當前中國軟件產業發展中急待解決的問題,是軟件的重要性在社會上還沒有被真正地認識,軟件的價值普遍被低估,甚至有人認為軟件應該“免費”。這種對知識產品價值的漠視是影響中國軟件產業發展的主要障礙之一,也是中國軟件盜版屢禁不止的主要根源之一。
報告認為,“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缺乏自主開發,就不可能形成自主知識產權,“拿來主義”不可能形成企業及產業的競爭力。片面地過度宣揚“開放源代碼軟件”的“免費”和“自由使用”迎合了社會上輕視和低估軟件價值的錯誤思潮,不利于軟件產業的健康發展。
責任編輯 原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