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這一建議引發地產業
界不同反應,建設部稱暫時無意推行
8月12日,深市地產股在沒有任何預兆的條件下突然集體下跌,有些股票甚至跌停。有跡象顯示,這是市場層面預先得到央行一份建議后的反應。
這份建議出現在8月15日公布的中國人民銀行《2004年中國房地產金融報告》中。央行在該報告的最后一部分“進一步完善房地產市場管理”提出,“由于很多市場風險和交易問題都源于商品房新房的預售制度,目前經營良好的房地產商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實力,可以考慮取消現行的房屋預售制度,改期房銷售為現房銷售”。
關于取消房屋預售的建議不足百字,卻比2萬多字的央行報告任何其他內容激起業界更強烈的反應。取消房屋預售,對絕大多數地產商來說,無異于致命的一擊。此建議一出,立刻引起軒然大波。
開發商多數表示反對
對于央行的建議,多數開發商表示反對。SOHO中國總裁潘石屹說:“央行提出取消期房預售僅是建議而非政策,取消無益于行業發展。”資金鏈是房地產業的命脈,房地產企業以銀行貸款為主進行開發建設,如央行的建議變為政策,無異于切斷了開發企業重要的資金來源,對開發商的自有資金要求將空前提高,現有格局會隨之改變,開發商群體將發生整合,一些中小型開發企業必會陷入資金危機最終將被淘汰。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開發商認為,期房改現房,意味著房價的上漲。“取消期房銷售,對于降低銀行風險十分有利,但這無疑會使開發商本來就很吃緊的資金鏈繃得更緊。同時,取消期房預售加大的投資成本,會轉嫁到房價上,而最終的買單人仍是消費者。”這位開發商指出,風險和利益肯定是不可分的,如果取消期房,房價必然上漲。
購房者多數表示贊同
針對房地產商的說法,大部分購房者認為,房地產利潤本來就高,取消期房銷售,對開發商而言,會使其利潤更趨合理,進而有利于消除房地產的泡沫。
據網上民意調查,有85%的受訪者支持取消商品房預售制度。深圳市房地產研究中心有關人士認為,以穩妥的方式逐步改革商品房銷售制度,對房地產市場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一位購房者對記者說:“現在許多開發商是借殼圈地、借錢蓋房、依靠期房贏利,這種經營模式的惡果不但使購房人面臨巨大的質量風險,而且開發商資金鏈一旦斷裂,購房人的錢很可能就血本無回。這本身就是一種不正當的經營行為,當然應該遏制。”據《經濟參考報》
是否取消應因"人"而宜
被采訪人:吳國徽 (百通集團董事局主席)
任何一個企業都是先從自身利益出發考慮問題,央行的這一建議,也是為了降低自己的風險。取消預售只是銀行單方面的想法,政府不一定會采納。
是否該取消預售,應該是一種市場行為,在目前供應不足的現實狀況下,取消預售會導致商品房供應斷檔;同時,取消預售會加重開發商的資金負擔,導致開發成本提高近6%,從而進一步抬升房價,這和國家正在施行的調控政策顯然不相符。
比較可行的做法是,政府對房地產企業實行信譽等級制度,將企業劃分成A、B、C、D不同的信譽等級,然后對不同等級的企業制定不一樣的銷售門檻,如A級企業可以提前預售,D級企業則只能現房銷售。這樣既規避了購房者的風險,又不會影響市場供應量。陳呈曉
是否取消應因"地"制宜
被采訪人:侯雅卉(青島市房地產開發管理局市場管理處處長)
我們原本正在計劃降低預售門檻,現在來看,這一做法似乎和央行的建議背道而馳。央行突然出臺的這一建議讓他們始料未及,正在醞釀中的降低預售門檻政策不得不暫時擱淺。
取消商品房預售制度,對購房者來講,確實能降低風險,但對開發商來講,資金成本增加必然導致房價提高,而這部分費用也必然要轉嫁到購房者身上。因此,房地產開發管理局目前正在制定政策,準備降低預售門檻,以此來降低購房者的負擔。
在市場發育不完善的條件下,取消預售利大于弊;而在市場發育完善、監控措施到位的條件下,降低預售門檻,對消費者更有利。是否該取消預售,應因地制宜。陳呈曉
權威說法 建設部:近期取消預售
針對社會上關于是否取消商品房預售制度的議論,建設部新聞發言人24日明確指出,國家近期不會取消商品房預售制度。
這位新聞發言人說,商品房預售制度是《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確立的一項制度。從十多年的實踐看,這一制度與我國國情是適應的,目前還不能取消。世界上有許多國家和地區也都有類似制度。當前,要進一步完善預售監管措施,切實加強監管,以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這位發言人指出,當前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的重點,是堅定不移地貫徹好國家已出臺的各項調控措施,以切實穩定住房價格,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近期,國家不再出臺新的調控政策。據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