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日報濰坊訊(記者 劉玉普 通訊員 王偉利)享受低保卻不能保障最低生活,這對46歲的劉翠蘭而言已成為過去。因為除去每月領到260元的低保金,她還開始給一家企業看管車棚,每月領取工資。劉翠蘭對記者說:“低保金加上300塊錢的工資,基本能保證丈夫的醫藥費和日常生活開支了。”
這是濰城區對低保
戶實施“后續保障”后,給劉翠蘭帶來的實惠。
當前,城市低保對象范圍不斷擴大,但部份低保戶在享受低保后,由于疾病或其他意外原因,生活生產仍面臨困難,出現了“享受低保,生活卻難以得到最低保障”的情形。為此,濰城區在應保盡保的前提下,延伸低保線,輸血加造血,對低保戶中的“特別戶”給予后續保障。
該區依托有關部門掌握的情況,全面調查摸排,建立家庭檔案,施以不同后續保障措施:對部分低保家庭子女上學,辦理優惠卡,協調減免學雜費;對殘疾人等特別困難低保戶,協調免收衛生費、治安費;對家庭開支大、有一定勞動能力的低保戶,協調安排就業;對個別低保戶出現意外情況則安排臨時性救濟。西大街社區一低保家庭的孩子考上大學,面對巨額學費,該區協調減免衛生費、治安費減少家庭開支,同時組織社區居民為其捐款3000多元,使其順利升入大學。城關街道一社區殘疾人家庭,兒子智力障礙,父親體弱多病,常年用藥,在對其及時發放低保金的前提下,不僅協調減免衛生費、治安費,還安排兒子在社區打掃衛生增加收入,使其生活無虞。一年來,該區先后協調幫助321人重新就業,為51戶128人申請臨時救濟7萬余元,幫助45人申請助學貸款13.5萬元,最大程度上保證了低保戶的正常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