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春
2005年,一股“超女旋風”襲擊了大江南北,這場風暴的猛烈程度絲毫不亞于前不久剛剛登陸的颶風“麥莎”。不同的是“麥莎”帶給人們的是災難和痛苦,
而超女送給觀眾的是笑聲和快樂。同樣是“超字輩”的中超聯賽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原本屬于自己的觀眾鎖定湖南衛視。面對每場比賽廖廖數千人的體育場,中超是該向超女學習了。記者昨天在中國足協聽到工作人員閑談的時候也提到這個問題。明擺著的事兒,超女是娛樂節目,觀眾觀看的時候也基本上就是一種娛樂的心態,就是想看看這些十幾歲的小丫頭怎么折騰,誰得冠軍根本就無所謂。被爆出有黑幕后,超女的收視率不降反升,手機短信投票依舊出現如潮涌等“怪現狀”也就有了理論依據。但“同樣是給別人送來快樂,為什么中國足球就沒人看呢?”
足協的一位工作人員也在納悶兒。可能還是心態,也可能是別的。足球比賽畢竟是競技運動,場上還是要分出個上下的。“向超女學習,但學習什么?”一位足協工作人員向記者問道。竊以為,應該從造星機制、贏利模式以及善于轉化負面新聞方面多多學習。這樣,打造一個中超版的“超男”應該也不是什么難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