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島市某老年公寓的一位老人在入住期間意外死亡,老人的子女訴諸法律,要求老年公寓賠償。最后,雖然老人的子女贏了官司,但老人已經不在了,雙方兩敗俱傷。據
了解,近年來青島市各級法院受理了多起老人在養老院摔傷、走失案件。怎樣才能避免此類事件發生,養老服務如何才能讓各方都安心,記者就此采訪了老年公寓、入住老人子女和法院法官。     老人家屬:
   公寓應講誠信
   一位入住公寓的老人家屬段先生說,老年公寓應該講誠信。因為我的母親不能自理,當初是在全面體檢后和公寓簽了協議的,然后按照標準交錢。但當老人入住后,要求給洗澡和送飯到房間卻另要加收每個月200元的費用。
   公寓還要求老人每月交10元保險,但從沒出具過發票和收據,也沒明確是保的什么險。有一次老人在夜間摔傷了,公寓竟不知道。諸如這樣的問題,公寓能沒有責任?
   老年公寓:服務中“有苦難言”
   青島市廣和老年公寓主任王芬說,他們的經驗是入住老年公寓的老人,無論是自理還是不能自理的,在進入公寓的時候都要經過體檢。一是可以讓公寓的工作人員掌握老人的病史,便于護理;二是確定護理等級,進行相應的收費。
   但現實中的許多事情也會讓老年公寓有苦難言。王芬說,由于有的老人或其子女為了減少費用,對公寓隱瞞了老人的一些病癥。有的老人吃了子女送來的飯菜后引起不適,子女還以為是公寓護理不當引起的。這些細微的問題,很難在入住協議上體現,事情發生后就會引起糾紛。
   法官:養老協議應該更細致
   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研究室法官曾憲權說,要避免托老服務糾紛,老年公寓與老人或其家屬簽訂的合同要規范,責任分擔書面約定要明確細致,同時護理人員要提高素質,服務要更體貼,更具人性化。記者崔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