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西部新城區建設指揮部今天披露,已初露城市端倪的西部新城區將承載近30萬人生活和工作。今天成立的高校科技園管委會開始運轉,標志著西部新城區正式承擔起城市的功能。
高校科技園管委會與長清區崮云湖街道辦事處實行一個機構、兩塊牌子,主要負責各入駐高校的綜合管理協調和服務工作,協助督辦有關
職能部門做好高校科技園基礎設施和各項公益設施的管理維護工作,實現高校與地方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崮云湖街道辦事處隨之增設了市政管理科和高校事務科兩個機構。
西部新城區東至京福高速公路,西、北至濟菏高速公路,南至崮山鎮以南一帶山體,總用地43.11平方公里。西部新城區的規劃目標是:全省高級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信息交流中心;學研產一體化發展、生態化、信息化的城市新區;適應市場經濟體制和高等教育長遠要求、國內一流的高校科技園。規劃建設用地29.21平方公里,人口規模為25萬到29萬人。
西部新城區規劃結構確定為“兩片、兩心、一軸、一帶”。以北大沙河為界,集中設置南北兩片高校園區、兩個公共活動的核心;北起團山南至北大沙河設置城市公共設施發展軸;沿北大沙河形成生態綠帶。在用地布局上,以北大沙河為界,北部區片安排高校6所,容納學生8.6萬人;南部區片安排高校9所,容納學生12萬人。采用較為自由的道路網系統,通過大學路、芙蓉路與104國道銜接;通過海棠路、劉長山路延長線與主城區聯系;通過兩條干道與濟南經濟開發區連接;通過大學路、丁香路、7號路與長清城區相連;此外還將設置濱水游覽路和環山路。
西部新城區作為引領濟南主城“西進”,承接市區高等院校轉移擴張,具有生態、旅游、高教、科研、新城功能的城市新區,其規劃建設涵蓋了集約用地、資源共享、科研成果就地孵化、綠色環保等理念,并把搭建高等教育集聚發展的新平臺與城市拓展方向和新城區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折射出城區建設的全新理念。
目前已有9所高校入駐西部新城區,高教功能在這個區域已初具規模。高教區形成后,周圍區域可依托高校人才、科技優勢,促進科技成果就地孵化,帶動當地經濟發展,使高校科技園成為高校技術研發、生產、輸出基地。
西部新城區在規劃設計各個環節都貫徹了“生態優先”原則,力求形成“校在林中、林在城中、城在山水之間”的新型城區。各高校污水將全部零排放,生活燃料全部采用天然氣。在規劃建設中強化了旅游的內涵,高校科技園內每條道路都是一個景觀帶。綠化系統由集中綠地、沿河沿路綠化帶、組團綠地和環境綠化組成,海棠路、櫻花路等一批有特色的道路將帶來新的綠化景觀。
西部新城區建設將促進這個區域經濟、文化的繁榮,也將帶動長清老城區服務功能的提升,對提高濟南的綜合競爭力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記者 傅曉峰
楊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