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產階層調查》顯示,我國中產階層在工作上投入巨大,工作時間顯著多于中產以下階層。
沈暉認為,從滿足中產階層的3個單項條件來看,只滿足“月收入5000元”條件的可以稱之為收入中產,單純滿足“接受過大學本科及以上教育”條件的稱之為學歷中產,單純滿足“職業為事業單位管理人員或技術專業人員
、黨政機關公務員、企業技術人員、經理人員、私營企業主”條件的稱為職業中產。
調查樣本總體的人均工作小時為每天6.79小時,而收入中產平均工作時間為8.04小時,職業中產為7.58小時,學歷中產7.27小時,進入收入、職業、學歷三重意義上的標準中產階層,日均工作時間則高達8.51小時,比中產以下階層的日平均工作6.46小時高出2.05小時。
此調查結果顯示,中產階層面臨巨大的工作壓力。
與工作時間長相對應,中產階層睡眠時間相對稀缺。調查顯示,中產階層的平均睡眠時間為7.25小時,低于中產以下階層的均值7.51小時。
對此,周曉虹認為,這是由于中產階層的“成就動機”比中產以下階層強烈造成的。中產階層具備了較高的文化、技術素質,有能力改變生活,這也促使中產階層更拼命工作。“中產以下階層努力工作獲得預期受益是有限的。”
“每個人都在追求自我實現,中產階層的這種追求更為強烈。”周曉虹說,年收入達到10萬元后會期待年收入50萬元,達到后會追求更高的收入,這種頂峰體驗的不明確推動中產階層努力工作。
周曉虹認為,中產階層還有地位恐慌的特點,為了掩飾這種恐慌,中產階層用諸如旅游度假等方式放松,“中產階層的悠閑都是用更長時間的忙碌換來的。”此外,中產階層在消費上比中產以下階層要多,所以經濟上的壓力也可能更大。“比如一個白領,為了維持高水平的生活,可能會去買房買車,這樣肯定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工作,壓力自然也就大。”
作者:本報記者 李松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