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一個名副其實的品牌城市。 一個縣級市,擁有4個中國名牌和3個中國馳名商標,2個商務部重點培育和發展的出口品牌,45個青島市級以上名牌產品和著名商標及45個國家級無公害農產品品牌,還有46個國內外知名品牌企業在此建設生產基地,許多企業和產品取得國家免檢資格
以及各類國際認證…… 從品牌產品到品牌企業,從品牌產業到品牌經濟,從品牌經濟到品牌城市,即墨市用心演繹的“品牌立市”戰略向世人證明了和證明著品牌的力量。
從品牌產品到品牌企業
即墨人對品牌的認知有一個漸進的過程。
改革開放之初,即墨人的市場意識覺醒。自1983年開建服裝批發市場,即墨人開始大規模接觸品牌產品。當時,只要市場上一出現暢銷服裝,當天就有人“照著葫蘆畫瓢”。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以后,“仿造生產”已經不被即墨的企業所追捧,它們開始做“貼牌”。
不懂模仿,難以進步,但只會模仿,就只能原地踏步,在競爭中被對手拋在身后。在引進外資和為國際知名企業做OEM的同時,即墨人開始認識到了品牌的價值。
1994年,“即墨”牌老酒成為該市第一個青島名牌產品。同年,亨達集團出手不凡:其當家人王吉萬兩度南下洽談商標轉讓事宜,最終以30萬元購買了“亨達”商標。11年后,亨達成為“中國馳名商標”和“中國名牌”。期間,一大批像“亨達”這樣的品牌企業的崛起,加快了即墨市“品牌立市”戰略的實施。據統計,近5年間,該市創建的知名品牌約占總量的80%,且漸呈集群化趨勢。
即墨市委書記張洪訓認為,從某種意義上說,城市間的競爭也是其擁有的名牌多寡和影響力強弱的競爭。實施名牌戰略、依托名牌產品帶動產業升級,已成為一個城市提升競爭力的必然選擇。
當品牌成熟到一定程度時,即墨市引導企業適時、科學地做大品牌。于是,各類企業加快延伸單一的品牌產品,全力打造品牌企業。即發集團一邊將針織品由青島名牌縱向提升為中國名牌,一邊又橫向延伸到假發等其他系列產品上,1999年“春寶”牌假發成功榮升為山東名牌。目前,即發的四大系列產品共獲得10個青島市級以上名牌(著名商標)稱號。青島亨達集團幾年間完成了由青島名牌向中國名牌、由青島市著名商標向中國馳名商標的攀登,組建起以亨達為旗艦,以阿迪麗娜、可勞迪、動力足等為驅逐艦的品牌聯合艦隊……
為讓品牌永葆活力和發展潛力,即墨市引導企業以科技創新為主線,加快新產品研發步伐。目前,有100多家企業與150多所科研院所建立起協作關系,138家企業建立了研發中心,37家被認定為青島市民營高新技術企業。其中,即發集團建立了中國針織行業惟一的國家級技術研發中心。金王集團擁有專利1126項,其自主研發的新型復合體燭光材料標準被確定為國家行業標準。
從品牌企業到品牌集群
打造產業品牌是經濟發展的戰略選擇。即墨市將品牌化與集群化統籌實施,一個將品牌企業集合成品牌集群的工程正在展開。
耐克、皮爾·卡丹等46個世界名牌,即發、紅領、英派斯等45個“土生”品牌,以及貝尼爾、紅妮、紅紡、夢彩等一大批后續品牌……滿眼望去,即墨品牌其勢燎原。但即墨并未止步于數量,他們不失時機地將品牌企業歸類整合,逐步完成產業鏈的分工配套,加速品牌企業向品牌集群的升級。
于是,已經發育良性的產業迅速體現出集群化的優勢;基礎良好、需要培育的則進入了配套培育程序,“六大產業集群”就這樣應運而生。
針織服裝服飾產業集群是即墨市重要的支柱產業。近年來,即墨市注重發揮即發、紅領、雪達、瑞華等知名品牌的帶動效應,促進其與世界500強企業的資本合作。今年,總投資3.4億美元的即發東麗已開工建設,總投資1億美元的即發龍山染織兩大高檔服裝面料及成衣加工項目已經投產,總投資3.6億元的瑞華制衣等26個重點內外資項目逐步達產擴產,使整個集群向規模化、品牌化、高值化快速演進。
作為新興產業,電子及電子配件產業集群發展迅速。在總投資5000萬美元的創新科技、總投資2.7億元的TCL白色家電、總投資1200萬美元的朗進軟件等15個重點內外資項目的帶動下,172個中小電子及電子配件項目不斷做大做強。其中,創新科技項目月產電腦聲霸卡90萬張、MP3播放器45萬只,幾乎所有產品空運國外。今年4月,TCL項目一期工程正式投產;待二期工程年底投產后,年可生產冰箱150萬臺、洗衣機100萬臺。
即墨市的食品飲料產業集群是由傳統產業與現代品牌相結合培育起來的。圍繞總投資3.2億元的椰風食品飲料、總投資9000萬美元的正大雞肉產品加工、總投資3400萬美元的日清制粉等12個龍頭項目,他們抓好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帶動現有174家中小食品飲料企業膨脹規模。其中,泰國正大集團投資興建的肉雞加工項目,已帶動即墨市發展肉雞養殖戶1800多戶,戶均年收入2.7萬元。
圍繞正在建設的六大產業集群,今年即墨將完成160個外資千萬美元以上、內資5000萬元以上、涉及總投資370億元的“四新”內外資大項目,這些大項目的引入無疑將大大豐富“六大產業集群”的內涵,提升集群功能。
從品牌經濟到品牌城市
從品牌經濟到品牌城市,成為即墨市實施品牌戰略的一個新目標。
即墨市的“品牌立市”戰略,正成為其提升城市經濟綜合競爭力的原動力。僅今年上半年,即墨市規模以上工業銷售收入實現180.34億元,同比增長53.5%;上繳稅金總額8.99億元,增幅188%。即墨市品牌經濟的發展水平正是其城市經濟發展水平的體現。
依托“中國針織名城”這一品牌優勢,即墨市的針織服裝服飾產業聚集了100個服裝品牌、3個中國名牌、2個中國馳名商標、6家世界500強企業投資的服裝企業。去年規模以上針織服裝服飾企業完成增加值40.4億元,占青島市同行業增加值的40%。“5年內還要培育2個國家、3個省級和5個青島市級名牌(馳名商標)!”即墨市對針織服裝服飾業的品牌道路做出了具體規劃。
事實上,在即墨,讓人無時無刻不感受到品牌的力量。近年來,即墨市加快從品牌經濟向品牌城市的跨越,積極構筑可持續發展的經濟體系,形成了以名牌企業為龍頭的品牌產業鏈和產業集聚;品牌效應急劇裂變,培育出更多的政務、服務和農產品品牌……
創建機關服務品牌。即墨市政府全面推行了全程辦事代理制,推出“服務在大廳,滿意在全程”行政服務品牌。同時,“即墨供電、光明無限”、“即墨熱電、情暖萬家”、即墨外經貿“誠信外經貿,效率外經貿”……一個個服務品牌,使即墨市的整體競爭力得到提升。
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即墨市還全面推行了農業品牌。目前,即墨市已發展各類農產品無公害生產基地46個,通過國家級無公害農產品認證45個,撐起了青島市無公害農產品的“半壁江山”。其中,“金華”牌花生等8個產品通過了國家綠色食品認證,“鰲福翠芽”牌茶葉通過了國家有機食品認證。
即墨的品牌戰略,引起了國內外專家學者的高度關注,有關專家評價:走品牌發展之路,即墨實現了從“即墨制造”向“即墨創造”的跨越。
即墨鑄就了品牌,品牌提升了即墨。作為“大青島重要一極”的即墨,品牌之路將越走越寬!辛梅正杰崇虎起先明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