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商業銀行應該清醒地理解“國有”的意義。因為是“國有”,才能長期以來獨享壟斷地位,因為是“國有”,政府才會注入巨資為其核銷巨額不良貸款,改善資本結構。而這一切,需要國有商業銀行不斷提高其競爭力從而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優質的服務作為回報。新華社發表評論文章認為國有商業銀行不能公然
歧視小儲戶。 近日,廣東某國有商業銀行網點不辦理3000元以下業務,另外一家國有銀行也貼出通知:“周一至周五,只在每天上午9:00至10:30辦理1000元以下的現金業務。”
超市個個都像地雷,我們不清楚它什么時候爆,只能一邊做生意,一邊燒香拜佛保佑超市別關門,可最終還是阻止不了它爆炸。有供貨商在渠道霸權下的無奈表白,生活惟一內容是追債。
自去年以來,全國初步統計的倒閉超市有150家,拖欠貨款高達近百億元,供應商欲哭無淚。
為了證明自己貧困,我當時從村里,到鎮里,到學校,再到銀行,蓋了一堆章,到最后還是沒有辦成。一個貧困大學生被國家助學貸款拒之門外后說。
國家助學貸款每年應該貸出160億元左右,但從2000年到現在,一共才貸出了120多億元。國家助學貸款遭遇5年放貸量不足一年標準的尷尬。
中國已是國際貿易摩擦高發區,今后,中國產品將會持續受到來自不同國家的反傾銷調查,而且這個時期將有可能持續20年。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院長張漢林教授說,從中國的經濟結構、產業發展的角度看,國外對中國反傾銷的高峰將在2005年來到。
個人所得稅的起征點不宜太高,因為納稅也是公民的權利。起征點太高就剝奪了低收入者作為“納稅人”的榮譽。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一位委員這樣說。
有媒體報道,在北京一家市場賣豬肉的老王,在路邊的報欄看到這一觀點后說,“要是誰能來剝奪我這個權利就好了”。
有專家說,這種既站不住腳,也很難得到公眾認同,甚至存在常識性錯誤的觀點,還是謹慎發表為好。
去年城鎮人均消費支出1143元,以1500元作起征點,實在“殘酷”了些。
有媒體這樣評論。
1980年我們確定個稅起征點為800元的時候,內地城鎮職工的平均月工資在40元左右,800元的起征點在當時是城市職工平均工資的20倍。更重要的是,現在我國國民的工資總額只是政府財政收入的1/2乃至1/3強!但就在工資占GDP越來越低的情況下,大部分由普通工薪階層負擔的個人所得稅,卻從1994年以來成為同比增長最快的稅種,平均增幅高達48%,遠高于9%的中國經濟平均增長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