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人說,他是“超智兒童”,他可能會是牛津最后一名“少年學子”
;北京的老師說,像他這樣的孩子在中國屬于“正常” ;媽媽說,他還是個孩子,到現在還很調皮
國際先驅導報駐倫敦記者馬建國報道
今年14歲的中國男孩王亦南近來成了英國媒體的新聞人物之一,因為小小年紀
的他馬上要成為牛津大學CORPUS CHIRISTI學院材料學專業的大學生。
在新學期馬上要開始之際,英國很有影響的報紙《獨立報》以“男孩是否為上大學做好了準備”為題,提出了這樣的問題:一個年僅14歲的中國孩子今年秋天就要進入世界聞名的高等學府牛津大學學習,這樣年紀的孩子上大學是否合適?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就帶著這樣的問題,來到王亦南位于倫敦西北部的家。王亦南的父親對自己孩子的學習能力沒有一點懷疑,他擔心的是新聞媒體不斷地“騷擾”會對孩子的心理或學業帶來負面影響。
在國內只上了5年學
因為現在還是英國的暑假時間,王亦南和母親仍然在北京,過幾天才能回來。但從家里客廳的擺設上可以看出,這個家早已被王亦南“占領”了:沙發對面的電視機上放著他自己的手工作品,一輛用紙粘貼的重型坦克,書架旁的酒柜里擺著小主人用紙做的戰斗機、火箭和輪船;客廳另一邊大約兩米長的長桌上堆著兩堆書,一邊是《兒童漫畫》和《遙控航空模型制作》,一邊是英文課本,頂上是一冊用硬殼塑料訂制的論文:上面的英文標題是《小型圖書館的自動管理系統》。
王亦南的父親說,亦南兩年前來到倫敦后除了在預科學校學習,就在家里自學或擺弄他的手工作品,沒事還拉幾下小提琴。“說實話,他后來學的什么機械數學、純數學、物理、化學等連我這個學理工的大學生也輔導不了。”
此前,王亦南滿打滿算在國內也只上了五年學:在北京中關村上了三年小學后他只參加了一次考試就被北京八中的少兒實驗班入取。后來父親被公司派到倫敦工作,又因為母親身體欠佳,只能讓王亦南離開這個在北京很難入門的少兒班,一家三口在倫敦團聚了。
到倫敦后,王亦南好像很自然地覺得該上大學了,就上了倫敦西北的一家學校讀大學預科班。他用兩年時間得到了物理、純數學和工程數學三個A的成績,進入牛津已經沒有問題。
考試成績出來后,王亦南和父母一起分別給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帝國理工大學等幾所大學發了申請。除了劍橋大學因為有明文規定不錄取17歲以下的考生外,牛津、帝國理工等大學都發來了入學通知。本來王亦南對帝國理工大學很感興趣,但最后還是被牛津的名氣征服了。
考牛津難度與清華差不多
牛津大學的入學條件很嚴格,并不是所有全A成績的考生都能進入這所殿堂。關鍵是王亦南的幾個A含金量特高。按照英國的標準,80分以上就得A,而亦南的三個A中最低的也有94.4分。
說起兒子考進牛津,王亦南的母親宋瑞春在電話中告訴《國際先驅導報》記者,雖然他們兩口子平時多少也教孩子一些東西,但真正為他打下基礎的還是在北京八中實驗班的那兩年時間。在英國人的眼中,北京八中簡直就成了英國達官貴人的孩子才能就讀的“伊頓中學”。
王媽媽說,亦南是在倫敦讀了兩年預科高中考進牛津的,但要是沒有特殊要求的話,亦南在北京八中的很多同學也肯定能考進牛津。北京八中的老師也很鎮靜地告訴記者,我們這個學校每年都有十多個像亦南這樣的學生考到清華或北大,從考試的難度講,這比牛津一點也不差。
所謂的“特殊要求”是指英國高昂的學費。牛津的費用尤其高,一般學生一年僅學費就要1.5萬英鎊(1英鎊約合15元人民幣)。因為年齡小,學校按照規定不允許王亦南與那些成年的大學生一同住校,母親不得不在學校附近租一間房子“陪讀”。王亦南現在所在的COPLAND學院的大學預科班里多數是“外國”學生,其中有96%是非英國國民的“少數民族”,而這個學校在英國就是靠教授這些外國學生小有名氣。
王亦南的數學老師里查德·伊萬斯說,小亦南在預科班的成績很好。但他畢竟還是個孩子,有時也免不了玩些他那個年齡男孩的把戲,有時他會把老師的筆藏起來。
英國不再招收17歲以下大學生
當然,在對像王亦南這樣的“小大學生”大加贊譽的同時,英國的一些媒體也提出了問題:年齡這么小的學生上大學是否合適?
當年13歲就進牛津預科班的大學生蘇法赫·約瑟福就對此不大贊同。據說,她在讀到第三年時,15歲的她竟然自己偷偷跑到一家旅館打工,害得家人和老師都很擔心。當她最后被人找到時,她甚至拒絕跟父母回家,說父母給她的壓力太大。
然而也有人持相反的觀點,牛津大學就有人說,一些智力發育早的兒童應該及時得到刺激,及時補充新的知識,不然讓他們也與多數孩子一樣等到18歲上大學事實上等于扼殺了他們的求知動力。
就在王亦南要進入牛津大學的時候,英國傳來消息說,由于英國法律進行了修訂,學校以后可能不會招收17歲以下的學生。理由是少年大學生由于生活自立能力差,學校必須給他們額外配備導師,并在生活上有一些特殊的“政策”,這樣無形中就增加了學校的成本。
對此傳言,牛津大學方面還沒有最后證實,但英國有法律,14歲以下的孩子必須有父母或監護人保護,單獨在家里呆著是不允許的,那么,要是一個13歲或14歲的孩子遠隔重洋從中國或其他地方來英國學習肯定是不可思議的。
趕上“末班車”的王亦南是幸運的,他的父親正好在倫敦工作,母親到英國后也可以照顧他,這會讓他的學習生活更順利些。
編輯:林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