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并非僅限于這些成果的數字表述。在海爾龐大的產業王國中,在海爾顛覆傳統產業概念,實現消費—流通—生產全新變革的產業流程中,海爾以市場需求為主導的科研體系已經相當成熟,來自世界任何一個市場角落的產品需求,都會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新的技術方式和產品方式反饋回市場,最短的研發時間有時僅有十幾個小時
。 其實,能夠表明海爾自主技術成果的,也并非僅限于一個成熟的產品研發機制和體系。在海爾96大門類、15100余個規格的產品王國中,具有全面創新意義上的技術與產品已占據絕對位置。世界第四種洗衣機———雙動力全自動洗衣機的問世,代表中國電視產業前進方向的流媒體電視的出現、中國首枚實現量產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數字電視解碼芯片———海爾愛國者芯片……都是具有核心技術的行業全新產品。可以說,在海爾具有高端意義的研發平臺上,已聚集了相當一批前沿技術。目前,海爾僅承擔國家863計劃項目就達6項、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研制和開發47項。863計劃中的機器人項目已實現產業化,形成了中國最大的工業機器人產業基地。而作為足以影響中國家電產業未來走向的另一個863計劃項目———廢舊家電回收處理及資源化綜合利用項目,也正在全力推進……在相當程度上說,海爾的許多新產品新技術已經和正在顛覆傳統的家電產業。
其實,能夠表明海爾那些豐滿自主技術成果的,也并非僅限于一個龐大的技術儲備庫、產品儲備庫。目前的海爾已超越了單純的產品研發而進入技術標準、行業標準制定時代。海爾已參加了86項國家標準的制修訂,擁有企業標準5730項。2003年,海爾集團編寫的4項標準獲得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而2004年這一年,海爾參與了防電墻國際技術標準的制定,并參與國家標準16項,承擔國家標準制訂4項,今年,由海爾發起的網絡家電標準聯盟“e家佳”,則是又一項參與國際技術標準競爭的重大產業舉措。
在這個異常嘈雜的產業氛圍里,海爾正是憑借著自主的聲音,才占據著高端并獨樹一幟。從這個角度說,海爾能夠進入中國10大世界級企業榜首,當然源自這種絕對的自主技術優勢。
永遠的企業
一個世界級品牌的誕生,意味著一個世界級公司的崛起。
作為一個最早進入國際前沿市場的中國企業,海爾憑借著自己的力量———一個企業單薄的力量,改變了世界對中國產品、中國企業的看法。這個在世界市場上斜刺里殺出的中國品牌,攜帶著一個中國企業的身影,與世界最頂尖的前輩高手過招,這需要一種何等的膽量。
這種膽量,是早期的中國海爾最令人感動的另一面。
然而,對今天的海爾來說,膽量已不是其進軍國際市場的核心動力。一個真正的世界品牌,一個基于世界品牌的世界級公司,一個真正具備了跨國公司全部生長基因的世界級企業,是海爾參與國際競爭的根本性前提。
而今天的海爾之所以能夠繼續縱橫國際市場,繼續擴展著企業影響和品牌影響,也正是憑借著這一前提。
換句話說,迄今為止海爾所有的成功,有兩個標志:一個世界級的品牌和一個世界級的公司———這是海爾最具價值的成果———對于今天的海爾是這樣,對未來的海爾更是這樣。
人們看到了過去20年海爾的成長歷程:她以神奇的速度奠定了自己在世界家電行業和世界制造業的地位。但奠定海爾這種位置并應該受到我們關注的,卻是海爾所具備的品格———可持續的企業形態、可持續的發展速度、可持續的品牌影響、可持續的企業性格……今天的海爾所呈現給我們的,是一種健康的可持續的進程。
這種可持續的進程,就來自海爾作為一個世界級公司所應有的企業肌體———海爾以堪稱“世界級試驗”的“流程再造”,顛覆了舊的企業根基,創立了屬于海爾但卻擁有典范意義的新的企業理念、企業結構、企業模式,其影響也早已遠遠超越了中國民族企業,成為世界企業界關注的焦點。而這些也正是海爾這一世界級品牌的另一種內涵。
所以,今天我們來辯證海爾世界級公司的屬性以及世界級企業的特質,完全來源于這種與當今跨國企業毫不遜色的企業架構和企業模式———在許多方面,海爾甚至具有獨創的意義。在世界級的講壇上,張瑞敏的聲音之所以能夠得到廣泛傳播,也正是源于人們對海爾這樣一個世界級公司的高度認同———包括它的歷程、它的經驗、它的思想、它顯而易見的未來。海爾曾經向跨國集團借鑒了許多東西,但今天的海爾也正被跨國集團所借鑒。在跨國同行的眼中,海爾擁有一位同樣堪稱世界級的CEO,這個世界級的CEO所領導的正是一個世界級的公司。
海爾作為世界級公司的存在,甚至還是一種標志———既是中國民族企業的、也是世界企業的:它建立了一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全球設計網絡、采購網絡、制造網絡、營銷與服務網絡,它擁有13個工業園,30個海外工廠及制造基地,8個海外設計中心,高達58800個的營銷網點,在所有的海外工廠里,它生產屬于海爾自主品牌的、但卻是本土化的產品;它在中國家電市場的整體份額已達21%,遠遠領先于家電同行。在白色家電領域,其市場占有額為34%,已成壟斷狀態;而在歐美、中東等一些國家,海爾的小冰箱、酒柜、洗衣機、空調等產品,已經占據當地市場第一份額……與此同時,無論是紐約海爾大廈、東京市中心的巨幅廣告還是世界主要市場的海爾產品,都在無言地證明著海爾的存在與海爾的品牌實力———一個世界級公司應有的實力。
這種證明還有另一個最典型的數字標志,2004年,海爾蟬聯世界品牌100強,而其排名,則從95位上升到89位。一年時間上升6位,海爾的品牌價值也達到了616億元人民幣。與此同時,在2004年這一年,海爾沒有新建一家工廠,卻新增了8個制造基地———這些基地全部以海爾之名進行貼牌生產———而中國企業為跨國集團貼牌代工還是世界制造業中最大的風景。
當然,局限于對數字的關注,無法了解海爾的全部。作為一個中國自主品牌的家電企業,在一個堪稱殘酷的全球一體化市場中,海爾以自己特有的“走出去、走上去、走進去”戰略,實現了自身國際化的夙愿,并成為中國民族自主品牌的標志。在這一進程中,海爾沒有任何可以先天的或者后天的資源,其所有的資源就是自己創造的。所以,今天的海爾能夠作為一個世界級公司而存在,今天的海爾能夠以不懈的創新能力獲得持續增長的核心競爭力,足以引發我們另一種感動和深思。
海爾創造了一個品牌神話、市場神話,但海爾本身不是神話。作為昔日一個已經倒閉的小集體企業和今天中國最有價值的品牌,作為中國的一個本土企業卻又是一個跨國公司,海爾今天和明天所能夠給予我們最大期望的還是那個目標:奉獻出一個中國人自己的世界級品牌,打造一個永遠有著響亮名字的世界級公司,而且要做永遠的世界級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