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格局初現 節會如火如荼 設施建設迅猛
9月17日至29日,中國國際小提琴比賽將在青島舉行。作為青島的重要音樂賽事,這一比賽將把“文化建設年”活動所凝聚的文化熱情推向高潮,與此同時,也將開啟青島城市文化塑形之旅的下一個征程。
 
; 記者從市文化主管部門獲悉,中國國際小提琴比賽閉幕后,青島大劇院的開工建設、亞洲電影文化合作國際論壇的舉行、“金鳳凰獎”在鳳凰島的落戶以及20處鄉鎮文化中心的建設等,將成為下一階段文化建設的新焦點。
一
《青島市關于開展文化建設年活動的意見》中明確了“重點建設一批文化園區與文化設施”的目標定位。我市在東、西、南、北、中各個區域依據各自的不同特色集中發力,逐步形成了多元化的城市文化格局。
作為中國國際小提琴比賽的決賽地———人民會堂已完成改造。9月10日,它將結束6個月的沉寂,以嶄新的面貌迎接觀眾。而與它同處南部的匯泉影城以“魅力影港”為新媒質不斷拓展電影市場;小魚山名人故居區、八大關歷史建筑群、迎賓館德式莊園的規劃方案以及紅星電影院的改造工程也在積極進行中。與南部的“海派”文化不同,市區北部則致力于以旅游、民俗為核心,重點推出海云庵民俗特色文化街區等。
東部和西部憑借新區優勢,在建設標志性文化設施上高位出擊。嶗山區文化集聚區的雛形已現,正在籌建中的青島大劇院、極地海洋世界、現代藝術中心與原有的標志性文化設施市博物館、青島大學音樂廳和體育館形成呼應。西海岸則依托鳳凰島影視文化傳媒基地,推出了一系列影視文化建設項目,一些與影視業相關的文化設施將陸續推出。而在人口極為集中的中部,啤酒文化一條街、青島文化特色街的“兩街”改造已漸撩面紗,時代華納影院將橫空出世,一系列重大項目將促動這一城區完成階段性的文化嬗變。
二
8月7日,由眾多老電影藝術家和青島籍演員參加的“青島與電影”———紀念中國電影誕生一百周年大型晚會在青島大學體育館舉行。以此為始,“文化建設年”的一系列節慶活動逐漸呈現出如火如荼的情景。
8月18日,一場名為“讀書之聲”的交響音樂會拉開了青島首屆圖書文化節的序幕。本屆圖書文化節以建設“學習型”城市為目標,以“書香新青島,文明新生活”為主題,“讀健康圖書、塑文明城市”書展、青少年讀書夏令營等九大板塊的活動依次展開。
9月中旬,圖書文化節落幕,中國國際小提琴比賽(青島)暨首屆青島音樂節接踵而至。據介紹,在半個多月的時間里,大型焰火音樂晚會、“游子歸”大型交響音樂會、“華彩之夜”交響音樂會、外籍音樂家專場音樂會、“放歌青島”合唱音樂會等將粉墨登場,旅居海外的音樂家呂思清、李傳韻、劉揚、范磊、王洵以及德國曼海姆銅管樂團、瑞士多里安室內樂團等也將紛紛亮相,為中國國際小提琴比賽(青島)的舉行鋪陳出濃重的藝術氛圍,在青島人中間激蕩起潛藏已久的音樂熱情。
到了10月,亞洲電影文化合作國際論壇又將把青島人對影視文化的熱情推向巔峰……可以說,“匆忙”是今年文化活動的外在表述,而其背后就是青島“影視之城”、“音樂之島”品牌內涵的愈發豐富。
三
在一批文化園區與文化設施建設和文化節會進行的同時,作為“文化建設年”重要內容的基礎性文化設施建設也在上半年高歌猛進:投資2300萬元完成了改擴建市區100處街道社區文化中心的任務。至此,我市在擁有3個國家一級文化館、7個國家二級文化館,5個圖書館申報國家一級館,6個圖書館申報國家二級館,38個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基層中心和基層服務點的基礎上,又新添了100處達到全國文化先進社區標準的街道社區文化活動場所,為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了保障。據介紹,建設20處鄉鎮文化中心成為市文化主管部門下一步重點推進的項目。
構建和完善文化市場體系是我市文化主管部門開展“文化建設年”活動的又一重頭戲。目前,我市擁有網吧、音像制品經營、歌舞娛樂場所、營業性演出、美術品經營和電
影放映等六大類近3000家文化經營單位。為加強對文化市場的監督管理,促進文化市場的健康發展,市文化局制定下發了《關于擴大政務公開完善文化市場行政許可公示制度的通知》和《青島市2005年度文化市場工作量化考核標準》,并通過“無縫式”監管的方式深入開展了無證照歌舞娛樂場所及網吧專項整治,全市共取締無證照歌舞娛樂場所494家,無證照網吧253家。
與此同時,我市正著手重點扶持30多家較大規模從事影視策劃、拍攝、服務業務的民營文化公司,期待與西海岸的鳳凰島影視基地形成合力,實現產業互為輻射和互相帶動的局面。
本報記者張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