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高收費責任在高校
教育部副部長張保慶稱現在的學費已經超過了老百姓的經濟承受能力
早報訊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日前,教育部副部長張保慶就中國大學的學費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現
在的大學學費已經超過了老百姓的經濟承受能力。
張保慶介紹說,按日常的運行成本,我們對高校生年均日常的運行經費進行過充分調研,高的超過1.4萬元,低的在1萬元左右,綜合一下,按25%提取,每個學生每學年的學費定在3500元。然而,實際上,一名學生所交的學費要遠遠高出3500元這個數。
張保慶嚴肅地說,大學高收費,責任在高校。教育部三令五申,嚴格控制學費上漲,但是一些高校總是想方設法掏學生口袋里的錢。
張保慶介紹說,依照我們現有的國力,只有國家、社會、學生家長和個人共同分擔現有的高等教育成本,才能保證高等教育保持一定的規模并持續發展。
張保慶介紹,目前維系中國高等教育正常運轉的經費大約需要4000億元,而國家現有的實際投入只有800億元,高校現在向銀行借貸的總金額已經超過了1000億元,差額部分就是各高校靠收學費填充的。
發展中國高等教育有兩條思路:一是大學生的所有費用全部由國家包下來,但是依照我們現有的國力,全部靠國家背是背不動的,如此一來,我們的高等教育只能選擇小規模的發展模式,大多數適齡青年只能站在大學校門外;二是國家、社會、學生家長和個人共同分擔現有的高等教育成本,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高等教育保持一定的規模并持續發展,從而滿足老百姓日益增長的科學文化需求和愿望——讓更多的學生享受到大學的教育。
張保慶稱,正因為如此,我們才不能以學校亂收費代替政府必要的投入;同時,我們要拼命抓好國家助學貸款這件事,幫助那些貧困學生順利完成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