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認為:孩子性別意識模糊將導致成年后的責任感模糊 日前,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中學老師打進《生活》熱線
85858888,說她發現這幾年帶過的班級中,說話細聲細氣、動作扭扭捏捏的女性化的男生在增多。記者針對這一現象,采訪了有關專家,他們
認為:性別角色是從兒童時期受到成人影響、教育的結果。孩子性別教育的缺失,是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的,很容易造成孩子性別角色的錯位,帶給孩子的將是心靈的扭曲和傷害。
為什么出現性別感錯位
專家認為,出現男生女性化苗頭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種心理根源是一些男孩在“逃避責任”。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目前中小學女教師過多也是造成男生女性化的原因之一,過于突出的女性氛圍當然對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有不利影響。家庭教育的失誤是造成性別感錯位的另一個主要原因。現在大部分是獨生子女,于是家里男孩當女孩養和女孩當男孩養的情況不難見到。結果有些男孩長大了行為類似女生,經常遭人嘲笑,要經過艱難的抵抗,才能回復“正常”。
性別教育包括哪些“性別教育”,顧名思義,是關于男女兩性如何學做“男人”和“女人”的教育。兒童性別概念的發展階段包括性別認同階段、性別穩定性階段和性別恒常性階段。性別教育包括一定的性知識教育,但是性知識教育絕非性別教育的全部。在欲望泛濫的今天,我們要特別注意保護孩子不受泛濫的色情的侵害,給他們一個不受侵害的童年和少年,給他們提供一個健康成長的環境,不要逼他們早熟。性別教育應從幼兒園入手
家住湛山小區的陳女士,孩子今年讀幼兒園大班,某天回家模仿成人口氣宣稱,同伴中的某某是她的男朋友,并說他們已經接吻了!陳女士一時間很緊張,不知如何是好。
專家支招:首先,家長應該介入,可以直接了當地告訴孩子:那是大人的事,小孩學了不合適。或者,可以避開性別這個敏感問題,僅僅說接吻會傳播疾病。如果孩子一定要合理的解釋,可以開誠布公地告訴他們男女是不同的性別,接吻這樣的行為是要負責的,不是一般的游戲。
【記者觀點】
現在的兒童多是獨生子女,缺乏同伴文化,成人對他們的影響很大,孩子早熟已是大家公認的事實。因此,在幼兒期就開始性別教育很有必要,至少,在幼兒園大班就應該開始適度的性別教育。然而,記者從市婦聯等有關部門了解到,目前青島還沒有針對學齡前孩子的性別教育,即使是在家長學校,注重的也只是向家長們傳授關于孩子的語言、動作、行為、心理等方面的知識。心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