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造林”、“托管造林”、“用材林轉讓”……對于近期社會上出現的一種推銷“私家林場”的現象,市消費者協會緊急發布消費警示,提醒人們要保持清醒頭腦,防范五大風險。
一、不可抗力的風險。市民與經營者簽訂“用材林轉讓合同”或者“私家林場”銷售合同等,實際
購買的是經營者承包林地的樹苗,它需要經過多年管理、培育才能生長成為用材林。合同中明確規定因“不可抗力”造成的后果雙方免責,一旦發生此類自然災害使樹木生長遭受損失,參與托管、合作造林的市民也必然蒙受損失。
二、造林收益不確定的風險。造林收益受樹木品種、樹木生長量、市場行情、經營成本和社會環境等多種因素影響,因此,雖然木材是社會緊缺的一種資源,但五年、十年以后的市場需求和價格很難準確預測。
三、育林項目無保險的風險。據青島市保險管理部門介紹,由于林業生產受自然災害的影響非常大,所以目前對育林項目沒有開展保險業務。
四、投資信息不對稱的風險。購買“私家林場”、“合作造林”等以城市集資為主,異地造林,投資者和林地林木“兩頭不見面”,資金使用周期長,全過程難以有效監督,投資的安全性難以保障。
五、不受《消法》保護的風險。購買“私家林場”、“托管、合作造林”等,其目的是為了獲得利潤,本質上是一種帶有一定程度風險性的投資行為,并非為滿足日常生活消費需要,因此不在《消法》調整和保護范圍之內。記者閻格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