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中海油收購優尼科石油公司失敗的教訓后,中國石油公司開始調整其海外業務。記者昨天獲悉,中石油旗下中油國際聯合其他四國的石油公司,共同組建一個投資集團進行海外業務就是這種調整的體現。相比于單獨行動來說,與其他國家的石油公司聯合起來,進行海外風險勘探或者是收購海外油氣資產相對容易些。
合組投資財團
記者昨天獲悉,中石油集團全資子公司中油國際聯合俄羅斯盧克海外控股公司(盧克石油公司的子公司)、烏茲別克斯坦油氣公司、韓國國家石油公司以及馬來西亞PetronasCarigaliOverseas公司成立投資財團,共同開發烏茲別克斯坦境內的油氣田。
該財團的組建協議簽署于9月8日,中石油沒有公布任何消息。記者昨天在俄羅斯盧克海外控股公司的網站上找到了簽署協議的新聞稿,中石油集團的相關人士對此未作評論。
根據盧克海外控股公司提供的新聞稿,五家公司在投資財團內各擁有20%的權益,五方合作的項目位于烏境內Aral海及附近陸地,預計天然氣儲量為1萬億立方米,同時還可能發現更多凝析油。兩個月內該項目將進行可行性研究,產品分成協議預計于2006年簽署。
“聯合開發模式將在最大程度上分擔勘探風險”,申銀萬國分析師黃美龍表示。一般來講,油氣項目的前期風險勘探投入巨大,單個公司都不愿獨自承擔。據了解,五家公司成立的財團進行的項目先期勘探的費用將達到數千萬美元,整個項目的費用將達到20億美元。
中石化董秘局有關人士評論認為,這種聯合有多方面的考慮,但主要是規避風險和發揮合作伙伴的優勢。
開展海外業務
中石油聯合四個國家的石油公司組成投資財團共同投資烏茲別克斯坦油氣項目一事,凸顯了中國石油公司海外業務的調整。此前,在中國石油公司的海外項目中,鮮有聯合其他國家石油公司共同進行風險勘探的先例,尤其是聯合多個不同國家的石油公司組成投資財團來運作海外項目。
更重要的是,投資財團的模式不僅僅適用于項目的風險勘探,同時也適用于收購現成資產,而且聯合收購的成功幾率高于單獨收購。
“聯合收購和獨資收購各有利弊,但是如果與其他石油公司聯合收購當地的油氣資源,比起獨自收購來說,成功率相對高一些”,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韓文科說。
在經歷了中海油收購美國優尼科石油公司因為項目本身以外的各種因素而導致收購失敗之后,這種聯合收購模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項目以外因素的干擾。
“合作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合作各方的優勢,尤其是在中亞和中東地區”,中國能源網專家韓曉平表示,只有合作伙伴才能了解當地的游戲規則和風土人情。
此外,該投資財團的成立過程也顯示了中國的石油公司在涉及海外項目時行事更加謹慎。此次的運作十分低調,在協議簽署之前完全沒有泄露任何消息,顯然中石油吸取了中海油此前收購優尼科提前曝光的教訓。
加大投資力度
中國石油公司明顯加大了在中亞地區的投入。
中石油集團石油經濟與信息研究中心專家龔金雙表示,“從長遠來看,無論是收購資產還是收購石油公司,海外收購都將是中國無法避免的道路之一”。中國石油公司在中亞的投資顯示了中國油氣來源多元化的戰略思路。而且中亞地區是繼中東之后,全球石油蘊藏量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目前,中石油集團在哈薩克斯坦已經進行了較大規模投資,中哈原油管道也即將建成,屆時將形成每年輸送1000萬噸原油的運輸能力。
中國能源網專家韓曉平表示,中國石油公司走出去并不意味著運回來。相反,中國石油公司走出去更好地融入全球石油生產中,能夠增加中國和全球的石油供應,這也是所有石油公司共同努力的一個目標。(史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