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4日,本網播發的[新華視點]浙江臨海:政府圖政績
學校比氣派一稿,報道了臨海市多所中小學在政府的推動下,不惜背債幾千萬甚至高達數億元,競相攀比遷建豪華新
校陷入困境的現象,在當地引起強烈反響。報道播發后,《人民日報》、《新華每日電訊》和臺州市委機關報《臺州日報》等60多家媒體刊登了報道。一時間,臨海群眾爭相傳閱,認為新華社敢于將真相公布出來,是在挽救臨海的教育。許多百姓寄希望于輿論批評能引起當地政府的重視,加以整改。然而,當地黨委政府表現出的態度卻讓他們不解。
新華視點:面對輿論監督為何群眾叫好 領導阻撓
面對一篇輿論監督報道,浙江臨海市的許多干部群眾叫好,認為“符合事實”“反映了群眾的呼聲”;但是當地某些領導的態度卻截然相反,公然指責當地報紙轉載“這樣的文章”“不負責任”。
[新華視點]浙江臨海:政府圖政績 學校比氣派
最近,浙江臺州臨海市一些教師和市民向新華社新聞熱線反映,當地包括“百年名校”臺州中學在內的多所中小學在政府的推動下,不惜舉巨額債務,相互攀比遷建、擴建豪華新校。幾千萬元甚至數億元的建設投入,讓不少學校已“騎虎難下”,并引發系列問題惹起民怨。
新京報:豪華校舍遭曝光 浙江臨海領導稱媒體不負責任
今年85歲高齡、臨海教育界德高望重的市退休教師協會名譽理事長金伯里老先生對記者說:“新華社的報道符合事實,切中臨海教育問題的要害,但當地領導不正視存在的問題,卻用《教育,臨海的一張名片》之類的文章掩飾真相,欺騙社會,這種做法令臨海大多數的教師和群眾極為反感!我看這不是‘名片’而是‘明騙’。”
幾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在職教師說,這次新華社又派記者調查臨海教育問題,當地政府得知后,當晚緊急部署,要求一些校長通知學校教職工,遇到記者采訪時“不要亂說話”、“推說不知道”,并馬上向上級報告,如果誰把臨海學校問題捅出去,就要“嚴肅處理”。
退休教師、原臺州學院副教授余如忠和臺州中學原文科支部書記柯元斌說,當地黨委政府不僅用這類荒唐手段掩蓋真相,還巧立名目,暗中支持這些學校向學生變相收取高額的擇校費,把捅出的債務“窟窿”負擔轉嫁給社會。
人民網:浙江臨海中小學建設比闊 騎虎難下筑債臺
學校比闊埋下隱患。蔡子君畫
“新校區建設的風險已經來臨。”浙江省臺州中學原文科支部書記柯元斌對記者說,臺州中學新校區幾乎全靠銀行貸款,2.6億元的總投資一年光利息就要1300萬元,而建設老校區的負債還沒有還清。原來學校樂觀地認為有政府的支持和名校的品牌優勢,可以通過廣納生源快速收回成本。但是國家近年出臺擇校“三限”政策,嚴格規范各項收費行為,按規定臺州中學今年只能招收400名每人收費3萬元的擇校生,擇校費收入總額1200萬元,連付貸款的銀行利息都不夠。
新華時評:大興土木 豪華學校為誰而辦
學年伊始,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天津市一些重點中學大興土木,校園里建起了大廣場、音樂噴泉,建筑物用上了大理石柱。有一個中學在招生簡介中稱,學校擁有“全市乃至全國中小學絕無僅有的、美輪美奐的大禮堂”。一些學校不僅教室有網絡終端、有線電視、廣播、同聲監控等系統,而且建起了聲像閱覽室、網絡閱覽室,幾乎是“除了廁所,每個房間都連著網絡”。面對如此豪華的學校,學生家長們既為孩子身處現代化的學習環境而高興,又為這些“錦上添花”的錢心疼。畢竟,那是要他們省吃儉用掏腰包的。家境差些的孩子和家長,則只能望校興嘆了。
責任編輯 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