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字號理財師培訓傳授稅務籌劃首屆“國字號”理財師培訓公開講授“節稅避稅”內容一事經媒體披露后,社會爭議也隨之而來。網上、報上均有各類針對性評論,有些網評甚至頗為尖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認為此舉有“公開幫富人免稅漏稅”之嫌。
有網上評論指出,只有富人才需要理財,而理財師國家職業資
格培訓提倡“節稅避稅”,究竟是“幫富還是幫窮”?中國富人本來就欠缺納稅意識,據報道中國富人占有國民存款的至少80%,而到目前為止,普通工薪階層仍是繳納個人所得稅的主力軍,2004年中國個人所得稅收入65%來自工薪階層,這一比例比2000年的42.86%又增長20多個百分點。目前中國體現貧富差距的基尼系數已達0.45,明顯高出國際警戒線,如果還正面肯定“節稅避稅”,后果可能更加嚴重。
也有一些媒體對“節稅避稅”持支持態度。《羊城晚報》以“來論選登”的形式發表一篇名為《“節稅避稅”或許不再敏感》的文章,亦引起新華網等眾多媒體轉載,文中觀點則與上述看法正好相反。該文認為“‘節稅避稅’這一話題的合法化其實是不無好處的”,其一,可以通過節避稅的研究實現稅制漏洞的減少;其二,由于節避稅操作必然要以研究稅法為基礎,反而會增強公民的稅法意識;其三,節避稅操作雖然多年不被正面肯定,但私下操作一直流行,放到“陽光”下,反而會更公平。
記者還了解到,國家稅務總局有關人士此次對于“節稅避稅”內容進入“國字號”理財師培訓教材一事未作公開評論。但近年來媒體上已有過總局有關官員對“稅務籌劃”做有條件默認的報道,稱“稅收籌劃空間比較大”,但應側重于“對稅收優惠政策的研究和運用,而不應僅僅停留在利用現行稅收政策的缺陷、不足和漏洞上”。(記者
朱艷燕)
責任編輯 原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