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州市,一次舊公路改造,偶然發現一個百米長的大型墓葬。失蹤的墓主、豐富的文物、諸多罕見的現象,使之更顯撲朔迷離。列入2004年全國重要考古發現的此次發掘,上百件出土文物即將首次與世人見面。然而,懸念依然揮之不去。
9月15日,號稱中國“小大博物館”的青州博物館內,一位工作人員正在忙著清
理一只破損的銅壺!澳憧,上面還有規則的鎏金。”果然,壺嘴下方依稀閃爍著金色的光芒。在地上,還堆放著一些殘磚,上面有刀幣的痕跡,據說那是鑄錢用的錢范。
這些只是青州西辛戰國古墓中出土文物的一小部分。工作人員說,他們正在緊張準備9月22日開始的西辛古墓出土文物特展。
“這個巨型古墓是山東省至今發掘的同類墓葬中最大的一座!鼻嘀莶┪镳^王瑞霞副館長說。
修路驚現巨型古墓
時間回到2004年春天。青州市東高鎮西辛村,地處臨淄區與青州市的交界處。濟青高速公路建成后,這里的老濟青路逐漸廢棄,僅作為鄉鎮間的通路。
后來該公路改造工程開始,在施工過程中,偶然發現公路路面之下,竟然有一座大型的古代墓葬。墓葬所在位置恰恰為田齊王陵的分布區域,著名的田齊王陵四王冢距離墓葬僅約3公里。
青州市文物局立即介入進行考古勘探,并做好搶救發掘的準備,另一方面緊急上報山東省文化廳。
各種“寶物”接踵而至
該墓葬是一座大型豎穴土坑墓葬,據了解,該墓原有高大封土,現已不存。整座墓葬呈中字形,南北向,由南北兩條斜坡狀墓道和墓室組成。由于南墓道的一部分為現代建筑和道路占壓,未能全部清理,僅清理靠近墓室部分的31米。整座墓葬的清理部分南北總長80.55米,如按照墓道坡度推算,墓葬全長約在100米左右。
發掘過程充滿了驚喜,該墓中一些罕見的跡象,讓考古人員興奮不已。
在北墓道,考古人員發現了冶鐵的遺跡,還有大量的炭灰、爐渣、鐵器殘塊等,這在以前發掘的墓葬中是十分罕見的。
墓葬的修筑方式十分考究。墓室的填土也經過層層夯打,個別夯層的填土被分成網格狀夯打,網格的繩索痕跡十分明顯。
石槨中央為木質棺槨,其保存之好出人意料。過去在這一帶發掘的數千座古墓中,根本沒有木質棺槨能夠保存下來的情況,但此墓的棺槨卻保存完好。棺木內側的朱砂依然清晰可見。
盜洞數量令人驚訝
發掘過程中,西辛古墓的被盜令人痛心不已。考古人員一開始就發現,該墓被多次盜掘,盜洞的數量也令人驚訝,大大小小竟然有27個之多。有意思的是,考古人員在編號D6的盜洞中,還發現一人骨架,呈踡曲痛苦狀,據推測是盜墓者付出生命代價的見證。
2004年12月下旬,發掘工作已經接近尾聲。但考古人員仍然困惑不解,因為在規模如此巨大的墓葬中至今沒有發現禮器,墓雖被盜,但也不能不留下一些殘片。渴遣皇窃谑瘶∨c槨室土壙之間的填土還有沒被發現的遺跡現象呢?
帶著這些疑惑,考古人員再次對填土進行徹底清理。果然,在石槨東壁與土壙之間填土的最下面,發現了一個僥幸保存下來的器物箱,長1.2米,寬0.4米,高0.3米,里面放置了鼎、鈁、灶等銅器以及銀盒、銀盤、金環首、玉器、骨質博具等精美的隨葬品,另外還有漆器和木器等精美文物。
文物再現齊風漢韻
出土文物總體數量雖然不多,但仍算豐富,計100余件。而且種類齊全,不但有陶器、銅器、金器、銀器、玉器,也有漆器、木器、竹編織器以及骨器、角器等,其中不乏精美之器。如兩件銀盒外側有金箍,保存基本完整,皆有銘文;銀盤雖破碎,但底部銘文十分清晰;出土的金器只有刀的環首一件,整體變形成龍樣,雕刻精細;出土的玉劍形體之大十分罕見,而且玉質精美;角質的14面博具和成套的骨質博具都刻有數字;漆器仍可看出器形和清晰的花紋,也是這一帶出土漆器中保存最好的一批。
綜合來看,該墓葬的年代大約屬于戰國末期,下限或許可到西漢建國之際。墓主身份可能是齊國的貴族甚至是王室成員。
墓主失蹤再添懸疑
據青州博物館王瑞霞副館長介紹,關于墓主人的身份問題仍然疑云重重。令人感到奇怪的是,這個戰國古墓雖然規模巨大、規格很高,但發掘過程中,墓主人卻尸骨無存,發掘中連一根骨頭都沒有發現。
但專家說,在古代,對于盜墳掘墓的行為通常會定死罪。一般的盜墓者也不敢進行如此大規模的盜墓行為。那墓主尸骨為何失蹤?是因為農民起義?還是因為王室爭斗?他究竟是什么身份,因為什么原因,以致死后都不被人放過?(記者溫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