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蓬萊9月20日訊(記者 張堅棟 通訊員 曉東 紹賢
愛兵)一個本來基礎工業相對薄弱的小縣,依靠巧借外力,逐漸像滾雪球似的膨脹起經濟總量,持續保持跨越發展的加速度。蓬萊市目前在全國百強縣中已躍升到第57位,3年前進了31個位次,科學腦筋讓這個旅游小縣實現了經濟“三級跳”。蓬萊境內20%的面積是丘陵,除
了旅游業,該縣以前沒有能夠撐得起門面的大型工業產業,在與周邊縣市進行經濟賽跑的激烈競爭中,如何從起跑開始就能掌握主動?蓬萊有自己的獨特做法。
蓬萊市委書記劉樹琪告訴記者,前幾年,蓬萊先后拿出2000多萬元的巨資投在了產業研究上,這就好比花了大學費,上了大課堂,蓬萊確立的以巧借外力膨脹旅游、臨港工業、葡萄及葡萄酒、汽車及零部件四大特色主導產業的經濟模式,經過了縝密的科學推敲。劉書記舉了一例,蓬萊有60萬畝山地,其中大多是貧瘠缺水的坡地。許多農民靠山吃不了山,他們請來了專家進行葡萄產業的研究,從種植、加工到銷售,這個產業研究得明明白白,短短幾年,8萬畝的優質葡萄基地在18公里長的海岸葡萄長廊上形成了規模,葡萄酒產量達8萬噸,占全國產量的五分之一。如今到了收獲季節,三萬戶種葡萄的農民只要在葡萄園里等著廠家上門來收購,一年收入幾萬元不成問題。這些年,蓬萊引來了四十多家國內外葡萄酒企業投資建廠,葡萄產業成了蓬萊一個新興的高附加值的規模產業,僅這一項,每年就為農民增收3億元。
產業研究得透,產業招商抓得好,項目就水到渠成。在蓬萊市市長劉炳國的“賬本”上,有一百多家投資規模千萬元以上的企業落戶,其中葡萄及葡萄酒、能源、鋼鐵、石化、建材、汽車零部件等產業項目呈現出集群效應。加上原有的優勢旅游業,蓬萊已棄“門票”經濟,踏入多元經濟百強縣的第一方陣。
學會控制,也是發展,劉樹琪講了這樣一件事,沿蓬萊60公里海濱走過,看不到林立的房產建筑,這是蓬萊獨有的生態控制板塊區,這海濱黃金寶地,只可種草種樹,不做房產開發,留待后人描繪。據介紹,3年來,蓬萊拒絕了十多個總投資50億元的項目,又拿出5億元投入生態綠化,劉書記這樣說:“不論如何發展,也不能搶子孫后代的飯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