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稅務總局坦言現行房地產稅制不合理,正在考慮修改合并重復稅費
●北京地稅局擬建立納稅評估模型,屆時房產稅收將難鉆“預售模式”空子
開發商銷售樓盤不開發票、物業公司將自身稅負轉嫁給業主,“12366”北京地稅熱線一天至少接到兩個以上類似的舉報電
話,開發商偷稅行為已經引起了老百姓的廣泛關注。
為此北京地稅局將盡快建立房地產業納稅評估模型;而國家稅務總局有關負責人也表示,目前正在醞釀修改房地產稅收制度。
從2003年至2005年上半年,北京市地稅局對1103家房地產開發企業進行了納稅檢查,被查出有問題的企業725家,有問題比例為66%,其中千萬元以上案件24起。
開發商不開發票成市民舉報熱點
●66%北京房企納稅存在問題,被追繳10億房地產稅
開發商銷售樓盤不開發票、物業公司將自身稅負轉嫁給業主,這類偷稅行為已經引起了老百姓的廣泛關注。9月21日,記者從“12366”北京地稅熱線了解到,近來舉報開發商存在偷漏稅情況的來電量比以往有所增多,一天至少接到兩個舉報電話。舉報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房地產開發公司銷售樓盤不開發票;二是物業公司代收費用不開發票,個別物業公司甚至將自營業務所承擔稅負轉嫁給業主。
“12366”一位工作人員還表示,雖然這些舉報線索仍需要進一步核實,但從目前的舉報頻率來看,存在偷稅行為的開發商“應該不在少數”。從另外一角度也可以看出,開發商的偷稅等行為已經引起了老百姓的廣泛關注。
事實上,市民舉報的僅僅是開發商偷漏稅行為的冰山一角。北京市地稅局日前公布:從2003年至2005年上半年,北京市地稅局對1103家房地產開發企業進行了納稅檢查,被查出有問題的企業725家,其中千萬元以上案件24起,有問題比例為66%;檢查總計查補稅款10.05億元,僅滯納金一項,就收取5891萬元。
和市民舉報驚人相似的是,開發商在取得定金和預售款后不按規定申報納稅同樣成為了此次檢查的重點問題。
北京地稅局 “預征”防范預售偷稅
●目前正在探索建立房地產業納稅評估模型
開發商在取得定金和預售款后不及時申報稅款仍是稅收征管的“老大難”。由于房地產大多數是采取“期房滾動開發模式”,當預售形成大規模回款之后,開發商可以將預售款的一部分打入各類代理公司的賬戶,其科目為“服務費”。按照上述手法,房企的經營收入就會減少,所需繳納的稅款自然也就隨之降低。
有開發商透露,為了遏止房地產企業的這種漏稅行為,北京市地稅局已經開始了企業所得稅預先“計提”的試驗,借此來控制開發商的漏稅行為。“計提”模式是指在每一年度開始時,按照相應比例,對房地產企業的企業所得稅進行“預征”,待樓盤銷售形成回款之后,再最終確定應征收的總額。
北京市地稅局表示,從今年7月開始,地稅局開始從立案環節、核查環節、審理環節、執行環節,來查開發商的偷稅行為。為了加大對開發商偷稅問題的查處,北京市地稅部門還將在今年年底實現稅務稽查更高層次的局級執法。與此同時,對信譽不好甚至惡劣的企業,不僅加大處罰力度,及時移送公安機關處理,還要對其進行曝光。
此外,北京地稅局有關人員還透露,目前正在探索建立房地產行業納稅評估模型,開展有針對性的稅收征管工作。只要輸入房地產開發面積、銷售價格、銷售率等基本信息,評估模型就能科學地分析測算各項指標是否合格,初步斷定該企業是否存在涉稅問題。
國家稅務總局 稅制將有重大調整
●承認現行房地產稅制不合理,將重點修改稅種結構
國家稅務總局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負責人表示,現行房地產稅制的確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房地產企業所納稅項是現行稅制下繳納地方稅種最多的行業,涉及11個稅種,難以逐筆清查。現在國家稅務總局已經著手進行這方面的改革,并且會充分考慮開發商提出的意見。
這個負責人透露,此次修改房地產稅收制度,將針對房地產流通環節稅種過多、企業負擔過重等問題,重點調節稅收稅種結構。比如現行房地產稅制,既有對內資企業和個人征收的城市稅,又有對涉外企業和外籍個人征收的城市房地產稅,這兩個稅種的征稅對象均為房產,可以考慮合并。
此外,對于一些重復的稅費也會進行調整。至于這些新的房地產稅收政策何時能夠出臺,主要內容是什么,該名負責人則表示暫時不便透露。
“我們推行的房地產稅收改革是全國范圍的改革,但針對不同的城市執行力度將有所不同。如北京、上海這類城市,房地產行業發展非常快,很容易出現一些問題,加大對這類城市的執行監管力度,是當務之急”,該負責人表示。
■網絡調查
開發商漏稅形象深入民心
問題:“2004年納稅500強”中只有一家房地產企業,能不能表明房地產企業偷漏稅嚴重?
結果:91.01%被調查者認為能夠表明房地產企業偷漏稅嚴重,只有8.99%的被調查者持否定態度。
問題:你是不是覺得絕大多數房地產企業都存在偷漏稅的問題?
結果:96.63%被調查者認為存在偷漏稅的問題,3.37%被調查者認為不存在。
問題:有調查顯示,北京1103家房地產開發企業中,共發現納稅有問題企業725家,有問題率為66%.你認為真實數字比這個多還是少?
結果:87.78%的被訪者認為多,只有12.22%的被訪者認為真實數字比這個少。
問題:潘石屹稱SOHO中國實際納稅額要比“納稅榜”中所列數字高,你認為他的說法是否可信?
結果:17.98%被調查者認為可信,82.02%被調查者認不可信。
問題:你認為潘石屹之所以出來公開澄清納稅問題,是不是因為想給自己作秀?
結果:86.52%被調查者認為是作秀,13.48%被調查者持否定態度。
■觀點交鋒
《中國稅務》否認“納稅榜”不全面
在2004年福布斯中國內地富豪榜上,前200人中有64人來自房地產行業;在前20名中,有11位涉足房地產行業。然而,《中國稅務》雜志在新近公布2004年度中國企業納稅排行榜300強中,房地產企業未見一名,在500強中僅有一家。此榜一出,在業界掀起了軒然大波,潘石屹首當其沖,婉轉表達了對該榜統計模式的不滿,然而,網友似乎對他的說法并不買賬,而國家稅務總局有關負責人也對此作出了回應。
“納稅榜統計數據應該不會出現偏差”
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這次國家稅務總局公布的數據漏掉了其旗下的紅石公司的企業所得稅。
國家稅務總局回應:排行榜所列納稅企業及納稅數據均為獨立納稅企業在其稅務登記所轄地區實際入庫的全部稅款,應該不會出現偏差。
發布“納稅百強榜”的《中國稅務》雜志的有關人士也表示,納稅數據是從下至上由市級、省級稅務機關一級一級報上來的,在準確性方面根本不用懷疑。
民意調查:在調查“潘石屹稱SOHO中國2004年的實際納稅額要比”納稅榜“中所列數字高,你認為他的說法是否可信”這一問題時,其中有17.98%被訪者認為可信,有82.02%被訪者認為不可信。
“所有集團都是按照獨立公司計算稅款”
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排行榜納稅的統計是按公司而不是“集團”計算其納稅額,而房地產公司都是由很多項目公司組成的,這種統計模式對房地產業不公平。
國家稅務總局回應:排行榜所列納稅企業及納稅數據均為獨立納稅企業屬地繳納的稅款。所有企業都是一樣。比如像摩托羅拉這樣具有股份集團性質的企業,也一樣只能統計當地一家繳納的稅款。
不僅僅是房地產行業,所有榜上有名的各行業企業集團都不能進行納稅資料的合并統計。
納稅榜難見房企身影和現行稅制有關
華遠房地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任志強:為什么房地產企業不會在中國納稅排行榜上位于前列,問題的根源是房地產稅制本身。
國家稅務總局回應:現行房地產稅制的確存在不合理的地方,現在國家稅務總局已經著手進行這方面的改革,并且會充分考慮開發商提出的意見。
民意調查:在調查“‘納稅500強’中只有一家房地產企業,是不是因為稅制對房地產開發企業不公平”這一問題時,其中有40.91%被訪者認為是因為稅制不公平,有59.09%被訪者表示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