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企業向房地產業挺進,是結構調整的“逆選擇”,資金走向的“逆流動”,對國家發展戰略危害很大。
高科技企業紛紛逆勢而動,說明政府的政策出了大毛病。
眼下,部分高科技企業爭相涉足房地產,并且越做越大。就此現象,記者于近日采訪了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發展室主任易憲容。他認為
,從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全局來看,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大問題,必須盡快引起注意和警惕。
易憲容表示,房地產和高新技術產業不同,它不需要什么技術含量,是低端的資金密集型產業。只要能夠獲得土地,擁有一定規模的資金,誰都可以進來。從增加收益和降低風險考慮,任何一個企業走上多元化道路都無可厚非。但高科技企業代表著國家科技和經濟發展的未來,把很多資金投入到房地產中去,肯定會對其主業產生影響,降低科技研發的沖動和能力。”
他認為,按照一般規律,企業的產業調整應該是結構升級,其資金流動應該是向上走,但目前實際情況卻恰恰相反。所以高科技企業進入地產領域,是結構調整的“逆選擇”,資金“逆流動”。作為一種現象,這將影響到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戰略。同時,房地產領域存在風險,一旦泡沫破裂,不僅是單個企業,整個國家的科技、經濟發展和未來競爭力都將面臨巨大的損害。
他指出,資本天生逐利,高科技企業涉足地產也是出于利潤的考慮。在成熟市場下,各種行業基本上取得的都是社會平均利潤。因此資本的市場配置相對比較穩定,更多的大企業往往固守自己最熟悉的發展領域。但在目前條件下,高科技企業的資本涌向房地產,證明目前的國內房地產業利潤依然過高。高科技企業的“逆選擇”是違背規律的反常現象,這種現象表明,政府的調控政策出了大毛病,長此以往,后果會十分嚴重。這對于國家整個的經濟發展戰略來說,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大問題,必須盡快引起注意和警惕。(記者
楊曼 王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