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魏橋” (上接第一版)先進的技術與設備使其不戰而勝,更促成了魏橋在紡紗、織造等工序的技術與設備引進上舍得投入更多的財力。據介紹,目前魏橋的棉紡織設備基本上達到了20世紀90年代國際先進水平,這使他們的高技術含量的棉布比重達到60%,無梭布比重超過50%,無結紗比重達到100%,
精梳紗比重達65%,售紗中精梳比重達到85%,遠高于國內同行業平均水平。 在魏橋的三大發展戰略里,節約型發展戰略被張士平所特別強調。原來,魏橋的節約型發展戰略,不僅指其高度集權的組織模式、組織控制帶來的節約型管理,還有以降低生產成本而興建的熱電聯產經營。
關于集權控制,張士平是這樣解釋的:高度集權,可以在戰略規劃、項目決策、技改工程、能源供應、物資采購、市場營銷、生產計劃、人力資源、財務及信息化管理等方面實現效率最大化,成本最小化。
為降低生產成本,魏橋于1999年投資1.2億元,興建了年發電2億千瓦時的自備熱電廠,第二年,熱電廠二期工程45萬千瓦機組運行發電。這一舉措,不僅確保了企業的電力需求,更重要的是,僅用電一項,魏橋每年將減少一筆巨大的開支。
以技術取勝,別人倒下了,自己活得更好;以成本取勝,別人舉步維艱,自己闊步向前;以規模取勝,別人只能簡單再生產,自己卻可用銀行貸款滾動發展。為什么是魏橋?也許以上分別能從中找出答案。
今年以來,中國紡織品出口屢屢受限,國際貿易磨擦不斷,后配額時代紡織市場的競爭將越來越殘酷,一大批紡織企業也真切地感覺到了一種近乎冬天來臨似的寒意。但是,魏橋1至8月份229億元的銷售額再次讓人刮目。看來,當企業一旦成為行業的真正巨人,其抵抗市場風險的能力就會比普通人強得多。
且看魏橋的規劃:今年爭取實現銷售收入320億元,2007年實現銷售收入500億元,2010年實現1000億元。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已經創造了奇跡的魏橋,仍然在創造著奇跡。本報記者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