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競拍獲得經營權的移動公廁遲遲不能投入使用,這是買家王先生近來最煩心的一件事。雖然省城首批生態移動公廁經營權的拍賣早已結束,但這批公廁仍處于“蹣跚起步”的階段。
部分公廁接不上電
王先生告訴記者,他在7月16日的拍賣會上競得槐蔭廣場的一處移動公廁。根據協議,
3天后就可以投入經營使用,但由于通電問題一直沒有解決,這座公廁至今也未能正常營業,這兩個月算起來損失不小。
記者就此事采訪了濟南市環境衛生科學研究所宮本水副所長,他告訴記者,個別公廁至今未能通電,是因為受到了周圍居民和單位的抵制,雖然環衛部門一直在與各相關單位進行協調,但異常艱難。到目前為止,仍有5家移動公廁沒有通電。
文化東路的一家移動公廁也是第一批競拍的公廁之一,通電問題同樣沒有解決,業主無奈在幾天前拉了臨時電線,才暫時將管理間的商鋪先開了起來。宮副所長表示,10月1日是24座移動公廁正式開放的日子,環衛部門會力爭在此前協調解決好通電問題,但結果不好說。
客流量少并非瓶頸
對于那些已經先期投入使用的移動公廁來說,客流量少是一個現實的問題。記者走訪了部分移動公廁,發現客流量大都維持在每天幾十人次。
南門橋附近一家移動公廁的管理人員稱,這里每天來上廁所的大約只有三四十人,記者在旁邊觀察了半個小時,竟沒看到一位如廁者光顧。
移動公廁的客流量為何不高呢?一位業主認為,開業時間不長,收費稍高,公廁容量小,位置不理想,這些都是原因。而一些路人則表示,這些新廁所都是一人間的小屋,感覺比較局促;還有人認為,這種新公廁雖然新穎衛生,但不如傳統的固定廁所容易辨識,有時候在遠處根本無法注意到。
環衛科研所宮副所長認為,新式公廁人流不旺的主要原因是投入使用的時間比較短,各方面仍處于嘗試和調試階段,以后會好起來的。至于收費偏高的問題,0.5元只是物價局規定的上限,各公廁有權根據自身的經營狀況向下調整。
公廁招牌太不醒目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有些移動公廁上的“免沖生態公廁”字體偏小,而旁邊管理間的商鋪則被包裝得異常突出,招牌巨大,一般人稍不注意就會認為那里只是一個商亭,而忽略了旁邊的廁所。山師附近的一家移動公廁甚至將廁所置于管理間的后面,沿街根本無法看到廁所的門。
一位買家明確向記者表示,他競買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得到管理間來開商鋪。對此,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副院長馬廣海教授認為,政府部門沒有足夠的資金來支撐公益機構的運轉,因此只能通過市場化來解決問題,而在此過程中,往往會出現過分追求利益的偏差。
環衛科研所宮副所長則表示,公廁設置管理間進行商業經營有章可循。按規定,移動公廁廁體面積和管理間面積比例不得超過1:2,但目前一般都不超過1:1.5,有的還不到1:1,完全符合政策。至于公廁招牌如何更醒目,并沒有具體的要求。(完)(記者
趙峰)
責任編輯 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