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報訊 做完親子鑒定,李先生懸著的心終于放下來,他趕緊去法院撤回了離婚起訴。撤訴不久,李先生的妻子也向法院遞交了起訴書,要求判決離婚。記者從市中級人民法院司法鑒定中心了解到,該中心從1999年開始進行DNA鑒定,截至目前已經做了上千例DNA檢測,但經過鑒定發現不是婚生子女的情況
很少,導致家庭關系破裂的往往是懷疑而非不忠。
李先生和妻子都是研究生,2000年結婚,第二年就有了兒子,兒子長得不像他倆,學東西也比同齡人慢些。時間一久,一些風言風語傳到李先生耳朵里,妻子曾有個初戀男友,即使在婚后兩人仍保持親密的關系。慢慢地,李先生開始懷疑妻子有不忠的行為,懷疑兒子和自己沒有血緣關系。因為猜忌,夫妻兩人開始爭吵,但吵歸吵,關系還沒發展到離婚的地步。“我聽說法院不受理個人委托的親子鑒定,我就想了個辦法,和她打離婚官司,提出孩子是她和第三者的,要她承擔離婚過錯。”結果李先生如愿把孩子帶去鑒定中心做了鑒定,不想找回親情卻涼了妻子的心。
“雖然沒有統計過檢測出的非親子關系的詳細數字,但這個比例并不高,很多人是杞人憂天。”法官解釋,曾有媒體報道,在一年時間里,北京600例親子鑒定中有15%是排除親子關系,說100個人就有15個為替別人養孩子的說法不科學,因為委托親子鑒定的原因各式各樣,有的是為了找尋失散多年的親人,有的是父母尋找當年抱錯的孩子,不能把這些也算在統計數字里。
心理專家畢希明表示,目前社會中婚姻狀況的不穩定、婚外性行為的增加和非婚生子情況的頻繁出現,造成親子鑒定的委托數量上升,但鑒定不是配偶忠誠與否的標準,家庭之間的信任一旦消失就很難再彌補。
記者了解到,2005年2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根據《決定》,10月1日起,鑒定機構將與法院分離,偵查機關根據偵查工作的需要設立的鑒定機構,不得面向社會接受委托從事司法鑒定業務。目前,我市法院的司法鑒定中心已經不再接受委托業務,親子鑒定將委托給有資質的醫院進行。(記者
趙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