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有一種說法:生一個孩子,壞一顆牙齒。從某種意義上說,妊娠對孕婦牙齒健康的影響是非常大的。與此同時,孕婦的口腔健康還直接影響嬰幼兒的口腔健康和身體發育,所以愛護牙齒應從孕婦做起。今年全國愛牙日(9月20日)活動的主題就是關注孕婦的口腔保健。
懷孕三個月的趙女士原來牙齒一直沒什
么毛病,可最近她發現,牙齦變得又紅又腫,還特別容易出血。到醫院檢查后,醫生告訴她,懷孕過程中黃體酮會增加,使牙齦的微小血管叢擴張、扭曲,循環滯留,血管通透性增加,因而促使孕婦牙齦紅腫,對機械性刺激比較敏感,局部表現為牙齦易出血的現象。
看來,準媽媽們在關注自身健康的詞條里,還得加上一項“牙齒保健”,因為牙好了,才能“吃嘛嘛香”,充分吸收營養,讓胎兒健康成長。
妊娠期口腔保健知名度不高
今年上半年,浙江大學醫學院口腔專業課題組選取了一部分杭州市范圍內的妊娠婦女,就她們的日常口腔知識、對自身及幼兒口腔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對自身口腔狀況的滿意度進行了調查。
課題組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本市3所醫院在1月-4月間接受孕期教育的561名妊娠期婦女進行調查,結果顯示,35%左右妊娠期婦女的日常口腔基本知識非常有限;40%左右的孕婦對妊娠期口腔保健知識較為貧乏;約63%的妊娠期婦女對自己現在的口腔健康及口腔保健措施并不滿意。結果還顯示,絕大多數的孕婦未能得到口腔專業人員的指導。
課題組在報告中呼吁,深入開展妊娠期婦女口腔衛生服務勢在必行,建議將口腔保健教育列入優生優育措施之中,利用婚前教育、產前教育,設立教育項目對孕齡及妊娠期婦女進行教育,并希望開展由政府支持、針對妊娠期婦女口腔保健的特殊教育及行為改進項目,以便增進孕婦及兒童的口腔健康。
準媽媽的牙為什么如此脆弱
為什么妊娠期婦女的口腔保健需特別引起重視?為什么此時的婦女特別容易患口腔疾病?
陳暉主任表示,妊娠期是婦女一生中的重要階段,也是維護口腔健康的重要時期。女性在懷孕后,需要補充足夠的營養以保證自身和胎兒的需求,因此進食的量和次數明顯增加,口腔經常處于酸性狀態,對牙齒的腐蝕會較平常嚴重;加上懷孕初期愛吃零食,又偏愛酸甜食物,并常有反胃和吐酸水狀況,又很難堅持做到每次餐后都刷牙,所以牙齒的“生存環境”可想而知。
因此孕前本來沒有齲病的婦女在妊娠期可能患齲病,孕前已有齲病者在孕后齲病可加重或齲齒數增多。此外,由于內分泌的改變,活動減少、睡眠增加,都使孕婦的口腔唾液分泌量較平時明顯減少,導致唾液對口腔的自動沖洗作用及唾液中的抗菌物質的作用下降,利于口腔內細菌的生長繁殖,若不注意口腔衛生容易患妊娠期牙齦炎。有吸煙嗜好的孕婦,牙齦炎的情況一般較重,甚至可出現牙周袋,導致牙齒松動。
而一旦牙齒發炎、疼痛,準媽媽為了胎兒又不能隨便吃藥,只能任憑牙疼發作,“牙疼不是病,疼起來真要命”,其痛苦程度可想而知。而母親的健康狀況、情緒好壞、營養補充都將直接影響胎兒發育,情況嚴重可能導致胎兒早產。
得像教幼兒一樣教孕婦護牙
實際上上述情況是可以避免或減輕的。陳主任建議說,妊娠期婦女要堅持早晚刷牙,飯后、食后漱口,定期使用牙線清潔鄰面牙菌斑。妊娠期的婦女因口腔組織敏感性增高,刷牙時要選用刷頭小,刷毛軟,磨毛的保健牙刷。還要選用含氟牙膏刷牙,預防齲病。注意平衡膳食,選擇有利于身體健康和非致齲性食物并遵循科學的進糖原則,少吃甜食,減少零食。
病歷1:患者劉女士懷孕6個月,平時很注意口腔衛生,在懷孕前也沒有什么口腔疾病,近來卻總覺得牙齦有點腫痛,經醫院檢查,原來是缺鈣所致。
診治:注意營養補充,特別要多吃一些含鈣豐富的食物,如牛奶。盡量堅持刷牙,至少要經常漱口,以免胃酸滯留口中,導致牙齒被酸蝕而脫鈣,更容易受細菌侵害。另外,也要避免大量的食物殘渣殘留口腔,成為細菌繁殖的最佳場所。
病歷2:懷孕后,楊女士的智齒患上冠周炎。由于人類進化等原因,現代人這顆牙多數萌出困難甚至不能萌出,部分壓冠被牙齦覆蓋,齦袋極易藏污納垢,成為細菌滋生的場所。年輕孕婦多有“智齒阻生”現象,出現牙齦充血水腫,因而。孕期患智齒冠周炎的人不少見。
診治:智齒冠周炎發病初期,由于癥狀輕微,常被孕婦忽視而延誤治療,致使炎癥迅速發展,病情加重。治療原則為消炎、鎮痛,有膿腫形成則切開引流。
病歷3:李女士懷孕3個月時,發現牙齦上長了個腫塊,去醫院檢查,醫生說是牙齦瘤。牙齦瘤是泛指發生在牙齦上的一組腫瘤或類腫瘤疾病,來源于牙周膜及頜骨牙槽突的結締組織,沒有腫瘤特有的結構,故非真性腫瘤。也是由于炎癥刺激,導致牙齦過度肥大或增生,較常出現于雙尖牙區。一般在妊娠2-3個月時出現。診治:臨床上一般出現滿口牙都被覆蓋住的情形比較少,多是一個或多個牙齒被覆蓋,一般不需要特別治療,一般分娩后可自行消退,只要診斷清楚即可。如果牙肉腫大,范圍很廣,可能要做手術切除。
準媽媽治牙選對時機是關鍵
杭州口腔醫院的醫生提出忠告,妊娠期是一段特殊時期,很多治療與藥物都不能實施,而如果牙病發作不及時治療,同樣會給孕婦帶來莫大的痛苦,甚至有可能還會影響到嬰幼兒的發育及健康。妊娠期治療齲病和牙齦炎的最佳時間是妊娠中期,即妊娠4-6個月時。由于孕婦進行口腔治療的安全期很短,因而孕前應該到正規的醫院進行全面的口腔檢查和全面的口腔保健并徹底地治療口腔疾病以保持口腔健康。孕期頭三個月,胎兒的器官正在形成,為了避免孕期過度緊張和口腔手術可能引起的菌血癥對胎兒造成影響,或容易引起流產,所以醫生一般不會給孕婦做較復雜的補牙、拔牙等治療,而是較多采用一些緩解癥狀的保守療法。
懷孕第四至六個月,此時胎兒器官已發育成形,若一定要治療牙齒,此時期是較適當且安全的治療時機,但最好避免做刺激較大的口腔手術。
懷孕后四個月,胎兒已經非常大,孕婦在牙科椅上的仰臥姿勢很容易讓胎兒的重量壓迫到下腔靜脈,減少血液回流,當孕婦從牙科椅上起身時,會產生體位性低血壓,同時使心臟輸出量下降,產生腦中缺氧,而有暈厥喪失意識的可能,主要表現為頭暈眼花。所以此時做牙科治療,應盡量考慮緩解癥狀的保守療法。
(記者 李小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