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劉俊卿

半月談記者 陳先發 周清印 代群
面對一個關系著全縣七成干部工資待遇的經濟功臣,一個關系著縣城三成居民收入的經濟能人,四圍震耳欲聾的贊揚聲、賀喜聲足以淹沒舉報聲、警鐘聲。如果不是中央最近查處了安徽省某一副省級干部腐敗案,連帶出劉俊卿案,不知道賀喜之聲還要響到何時?而警鐘何時才能入耳?
半月談記者近日從安徽省有關部門獨家調查了解到,司法機關對劉俊卿案已偵查終結,該案涉案金額高達3000多萬元。其實,就在劉俊卿與安徽省一副省級干部腐敗案有關聯的說法已在社會上廣為流傳的時候,劉俊卿卻依然被任命為縣委副書記,直至當上亳州市人大財經委主任。平步青云的劉俊卿叫人在雙輪集團酒廠門口豎起了一塊兩層樓高的巨像,像中劉俊卿面帶微笑,向群眾揮手致意。那時縣紀委的干部到酒廠去,別說調查腐敗問題了,就是能見上劉俊卿一面就不錯了。
近年盡管對劉俊卿的問題一直有群眾反映,但有關部門卻遲遲沒有反應,使得監督警鐘對劉俊卿長期啞然失靈,直至最后變成那一聲喪鐘轟然當頭。
劉家天下:大型國企被腐敗家族接管之后
在接受半月談記者獨家調查時,渦陽縣紀委副書記姚偉說,國企負責人是一種擁有特殊權力的領導干部群,他們集財權和人權于一身。用人一句話,花錢一支筆,辦事一揮手,擁有絕對權威的一些國企老總們往往能輕而易舉地摧毀企業內部的黨委、黨員和群眾監督體系,從而肆無忌憚地蠶食或鯨吞公共財產。
曾盛極一時的渦陽縣雙輪集團下轄6個子公司,集團年銷售收入一度達到10余億元,固定資產也一度達3億多元。令人震驚的是,擁有如此巨額資產的國有大型企業,卻是在一個家族及其鐵桿親信的牢牢控制之下。處于金字塔塔尖的是劉俊卿。雙輪集團的許多職工說,當時劉俊卿就是廠里的土皇帝,他的話一度是圣旨。
企業內閣也在劉俊卿及其兄弟密不透風的把持之下。在劉俊卿的活動下,其三個兄弟相繼進入集團的不同領導崗位,把持銷售、包裝、保安等關鍵崗位。其弟劉鋒擔任集團副總經理,分管集團最大的肥缺:銷售和包裝工作。
劉俊卿的一些親戚和鐵桿親信躋身企業的中層干部,成為企業內閣堅定的擁護者和執行者。劉俊卿的妻子也成為當地公安派出所的負責人之一,不遺余力地為企業創造穩定的外部發展環境。
當時集團領導開會,雖從場面上看還不完全像家庭聚會,但劉俊卿的家庭聚會卻比集團的黨委會更具權威和效率,很多事情是劉俊卿在家里飯桌上議一下,后在集團黨委會上走形式通過而已。雙輪集團一位領導對記者說,在劉俊卿的親屬們走馬上任之際,企業的內部監督便宣告全部失靈。
當時雙輪集團有黨委,可黨委其他成員不了解任何有關經營的核心情況,想監督卻口說無憑。正直的黨委成員所能做的,就是協調開會,出出黑板報,給職工念念文件,讀讀報紙。雙輪集團現任黨委書記周金生說。
一手遮天之下,劉俊卿對與其意見不合的集團中層干部,不僅公開訓斥,而且在酒桌上動手毆打。劉俊卿的當副總經理的弟弟多次毆打居民,甚至牽著大狼犬在街上耀武揚威,當地群眾敢怒卻不敢言。他的另一弟弟組建的集團保安隊,多達100余人,比一個公安分局規模還要大,裝備還要好。集團老職工說,這支隊伍,對有意見的職工來說,是一種無言的威懾。
邊腐邊捧:令人痛心的對經濟功臣的捧殺怪圈
在調查許多國企腐敗案中,半月談記者發現一個共同的特點:一個企業一旦出名,人們往往更多地關注其業績、影響力以及在地方經濟發展中的作用,無形中便放棄了對企業負責人的監督和制約。
在劉俊卿案發后,不論是從外地調任的新干部,還是渦陽本地工作多年的干部,都對半月談記者說:劉俊卿是個罕見的經濟能人。
多年前,高爐酒廠就如同遍地開花的小酒廠一樣,賣點小酒,掙點小錢,溫飽無憂,發財無望,既不會讓縣財政欣喜若狂,也不會讓職工無錢養家。
然而,劉俊卿很快就讓縣財政欣喜若狂了。1993年6月底,劉俊卿從縣印刷廠調任高爐酒廠任廠長。一位渦陽縣老干部向半月談記者回憶說:當年,酒廠上交財政從200萬元一舉躍升至1700多萬元;第二年3500多萬元;第三年7000萬元;第四年便突破億元……
連續多年,酒廠是渦陽縣無可爭議的第一利稅大戶,并占據縣財政的70%。有人說,在酒廠鼎盛時期,每10個渦陽縣城人,就有3個人直接或間接為酒廠工作;每10個干部的工資,有7個人要靠酒廠的效益。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作坊式酒廠,一下變成當時安徽省排名第二,中國白酒業排名第八的企業。各種個人榮譽接踵而至:全國優秀企業家、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領導大會小會表揚個不停,全縣經濟工作會差不多快成酒廠經驗總結會。報紙、電視臺鋪天蓋地大談劉俊卿的先進事跡……
然而,劉俊卿在獲得種種榮譽之際,也就是他內心腐敗惡念萌蘗之時。
面對企業蒸蒸日上,劉俊卿卻心理失衡了。劉俊卿認為,沒有他,就沒有雙輪集團的今天,也就沒有那些供貨商、經銷商的巨額效益,收點錢、拿點禮,就像禮尚往來一般,一切都在情理之中。最后到底收了多少錢,收了哪些人的錢,存在哪家銀行,劉俊卿本人都說不清楚。他大肆收受工程承包商、材料供應商、產品經銷商所送的錢物,同時長期包養情婦,私生活糜爛。半月談記者從渦陽縣紀委了解到,一位給劉俊卿行賄的建筑老板交代,在廠區建筑工程中,劉俊卿收受其賄賂100多萬元。
長期從事反腐倡廉研究的李雪勤將這種一邊搞經濟一邊搞腐敗的現象,概括為兩搞現象。究其根源,他指出,有的領導沒有樹立科學發展觀,對兩手抓,兩手都要硬認識不到位,片面認為只要經濟搞上去,就會一俊遮百丑,甚至認為腐敗是經濟快速發展的必要潤滑劑。
中央紀委一位同志分析認為,面對群眾對一個經濟能人的腐敗舉報,干部們有三種普遍心態。一是懼怕心態,認為國企負責人大多是地方領導的紅人,誰查,誰就要承擔阻礙縣域經濟發展、破壞企業經營的沉重壓力,調查的人會比被調查的人承受更重的政治壓力。二是功過相抵心態,認為國企負責人做出了那么大的經濟貢獻,貪點拿點也不為過。三是和稀泥心態,認為大家都不去查,自己何苦強出頭,明哲保身算了。
渦陽縣一位老干部談到此事顯得非常痛心。他曾經規勸過劉俊卿,千萬不要在經濟問題上栽跟頭,不要因為一時貪念,而毀了一生。這位退居二線的老干部惋惜地說,如果當時處在關鍵崗位上的關鍵人物,能夠給劉俊卿敲敲警鐘,哪怕只有一次,劉俊卿也許不會走到今天。
失去監督的權力腐敗最終搞垮了一個大型企業。劉俊卿在任職的后期,終日借酒消愁,有時甚至從中午一直喝到次日凌晨。企業效益逐年下滑,并出現虧損,昔日的王牌企業,落到了連職工工資都發不出的地步。職工的養老保險也無法湊齊,職工上訪不斷。
紅頂護身符:監督利劍在政治光環前鈍銹
在采訪中,有人說企而優則仕是國企界的潛規則,許多國企老總熱衷于撈取政治資本,以求紅頂護身。頭頂政治光環,不僅更加威風凜凜,而且可以讓身邊的監督者望而止步。
省、市、縣三級人大代表,縣委副書記、市人大財經委主任──在腐敗的舉報聲中,劉俊卿邊腐邊升,貪官頭上的頂戴越來越多,越來越大。一個酒廠負責人何以謀就如此高位?雙輪集團知情人士對半月談記者透露:雖然劉俊卿對下飛揚跋扈,但對上級卻是奴性十足。對于上級領導交辦的事,劉俊卿從來都是來者不拒。只要領導開口要錢,劉俊卿絕不會食言。
事實上,頂戴加身之后,劉俊卿不僅經濟光芒耀眼四射,其頭上縈繞的政治光環,也亮得讓人睜不開眼。記者了解到,劉俊卿在平步青云之后,酒廠門口豎起了兩層樓高的劉俊卿像。渦陽縣群眾憤怒地說,這一巨幅人像,竟然幾年時間無人敢言撤,直到劉俊卿出事后,才被悄悄拆除。一些干部說,還沒有進酒廠,一看到此像,就足以感覺一股政治威嚴撲面而來。
相比之下,這位紅頂商人身邊的監督力量黯然失色。渦陽縣紀委一位干部說,雖然劉俊卿任縣委副書記只分管酒廠工作,但畢竟是縣委常委,縣里重要會議他都參加,想要調查他,難度可想而知。
為了顯擺自己經濟功臣和政治新貴的雙重威風,劉俊卿配了一支手槍,長槍短槍成為集團班子成員的新寵。有了槍,劉俊卿就找到了一種新的娛樂方式。劉俊卿好酒,每當千杯嫌少,酒興沖天之際,劉俊卿就要放幾槍以示慶祝。于是,廠里職工只要一聽到槍響,就知道劉俊卿第二天的心情一定很不錯,因為夜酒喝得很帶勁。
編輯:林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