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上午,連接乳山城區、經濟開發區和銀灘旅游度假區的重點工程銀金大道等三條主干道同時竣工通車,這標志著乳山“三區”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對接。三區的大對接和大貫通,不僅對乳山構建大園區、推進大城建、打造大載體、承接大輻射、推動大發展提供了有效
助力,更為該市站在新的起點、學強趕強超強、實現新的跨越提供了長遠保障。
三區對接筑新城。近年來,乳山市牢固樹立“環境立市”理念,圍繞“生態型花園式濱海旅游城市”定位,按照“外延擴量、內改提質”的思路,以對接山東半島城市群為目標,堅持“一體規劃、三區對接、六園并進、構筑新城”,推進城區的“南擴、東拓、西展、北環”,加快經濟開發區、銀灘旅游度假區與城區的對接,該市先后開工了總投資4000多萬元、總長10公里的環城路,總投資過億元、雙向6車道的銀金大道等高標準道路,大大加快了三區對接的進程,短短幾年,乳山城市面積由15平方公里擴大到36平方公里,城市人口達17.8萬人。為增強城市載體功能,乳山市以改善水、電、路、暖和通訊為重點,累計投入10多億元用于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啟動了投資5000萬元的第三水場,城區日供水能力達到10萬方;投資1.2億元改造了供電網絡;新建、擴建了總投資2000多萬元的城東供熱站和城西熱電廠;投資建設了日處理能力2萬噸的城市污水處理廠和日處理4萬噸的工業廢水處理廠,城市生產、生活污水處理率達68.83%;通過多方籌資對境內100多公里的公路進行了新建和改造,形成了“四橫四縱一環”的區域公路框架。乳山市還大力實施了以特色林、特色園和特色街為主的綠城工程,僅今年就新增綠化面積300萬平方米,城市綠化覆蓋率達38%,人均占有公共綠地面積18平方米。一座濱海風情、園林風韻、生態風貌、現代風格的嶄新城市正崛起于黃海之濱。
城園并進蓄新能。園區既是乳山城市建設的組成部分,更是城市經濟的有力支撐。按照“工業發展園區化、園區發展集約化、招商引資聚集化”的思路,該市依托老城,以城帶園,以園促城,城園并進,既促上了城建,又促活了招商。他們以省級經濟開發區和銀灘旅游度假區為龍頭,在其中規劃建設了城東建材化工園、城區科技工業園、金嶺韓國工業園、城南機械配件園、城西紡織染整園和金海灣工業園六個功能性園區。由于建立了城園并進、互動互促的良性循環機制,該市的園區開發建設到哪里,城市功能配套就覆蓋到哪里;項目落地投產在哪里,相關服務就跟蹤落實到那里,從而形成了功能完善、特色鮮明、吸引力強的園區招商大好局面。他們以“吸引大項目、承載大產業”為目標,以承接日韓產業為方向,大力培育紡織染整、機械配件、食品加工三大特色園區,吸引關聯產業、同類企業抱團介入,今年該市城西紡織染整園新上同類項目項目7個,總投資9000多萬
美元,將建成膠東乃至中國北方最大的紡織染整基地。園區是乳山儲蓄經濟能量的“硬盤”,也成為三區對接的關鍵城市組團。目前該市園區共進住企業500多家,經濟開發區和銀灘旅游度假區的規劃面積也由原來的70平方公里擴大到現在的近百平方公里。
四帶興經新格局。三區的大對接、大貫通和大融匯,優化了乳山的經濟要素布局,使乳山“三區興城、四帶興經”帶形塊狀經濟發展新格局彰顯凸出。一招妙棋,滿盤皆活。以園區相通、企業相連為依托的環城工業隆起帶,融合了金屬冶煉、機械配件、服裝染整三大主導產業,聚集了300多家企業的產能,今年1-8月份,該市工業用電量同比增長19%,創歷史新高,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利稅10
.4億元,完成全年計劃的69.3%。以華隆公司為龍頭,沿309國道兩側的高效農業產業帶,把10個農業特色鎮和100多家農字號企業連成串,成為帶動農民致富的“金項鏈”。以知識漁業示范園、華新海大等漁業大企為骨干的沿海漁業產業帶,把海產品精深加工作為主攻方向,正由傳統捕撈向漁業加工轉變。沿海旅游產業帶更是可圈可點、有聲有色,大項開工不斷,游客川流不息,乳山旅游正由過路式的旅游項目向目的地式旅游區轉變,年接待游客過百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超過4.5億元。(李學兵
劉國賢)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