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重型汽車集團董事長馬純濟近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只有把中國重汽放在世界這面鏡子前,才能照出差距、完善自我,因此創世界知名品牌是中國重汽的必由之路。"
中國重汽是國內一家大型國有企業,其前身是濟南汽車制造廠。該廠于1960年4月試制出了中國第一輛重型汽車---黃河牌JN150型8噸重
型汽車,結束了中國不能生產重型汽車的歷史。然而,就是這樣一家著名企業,上世紀末曾經瀕臨倒閉的境地。
2000年,中國重汽的資產負債率高達138%以上,虧損達83億元。經過四年的破產重組、減員分流,企業獲得了新的轉機。2004年生產汽車45000輛,銷售收入217億元,年生產重卡能力進入世界前十名。今年4月又一次出口蘇丹重型卡車810輛,創下單筆出口最新紀錄。
但馬純濟并不滿足企業現有的業績,他認為中國重汽要進入國際市場,必須首先創出自己的品牌,從根本上解決因生產工藝落后、設備陳舊老化等因素導致的產品質量問題。
為此,中國重汽從2002年起投資26億元,建成了目前國內最大的重型汽車橋箱廠、江北第一試車場,新總裝線和涂裝線達到國際同類項目的先進水平,實現了所有下線車輛100%進行檢測,還完成了歐II發動機達標和專用車及零部件提升等項目。另外,發動機、車橋、駕駛室等關鍵總成的技術含量和制造工藝達到國內先進水平,關鍵部位的把關設備已經與國際接軌。
2003年6月,中國重汽與VOLVO集團正式簽署合同,并得到國家批準,利用VOLVO的先進技術,合資生產重型汽車。還利用斯太爾技術提升的中高檔重型汽車系列產品創名牌,形成競爭優勢。
馬純濟透露, 四年來,
中國重汽共開發新產品新車型800多個,申報產品技術開發專利400余項,均創歷史最高紀錄。他說,2004年重汽出口創匯1400多萬美元,今年上半年出口創匯在中國汽車行業排名第三,僅濟南地區就突破了5000萬美元,另有7000萬美元已簽訂合同。
在原材料大副漲價的情況下,中國重汽的整車生產成本卻在下降,資金回收率也達到了98%,市場占有率比年初提高了4個百分點。馬純濟預計,今年底重汽出口創匯在中國汽車行業將排名第一。
馬純濟相信,2010年中國重汽能夠建成國際知名汽車品牌,并力爭進入世界500強。馬純濟說:"到2010年,中國重汽三分之一的產品將打進國際市場,開經銷商大會時,下面有三分之一的白皮膚、黑皮膚的國外朋友,到那時,才可說中國重汽有了國際化的味道。"
(完)(記者董學清)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