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被喻為報業海外上市第一股的北青傳媒()2005年中報顯示,今年上半年該公司營業收入下降28%,其中廣告收入同比下降36.9%;凈利潤為
17萬元人民幣,與去年同期的6630.9萬元相比,大幅下跌99.76%。公司管理層6名經營管理人員又接連遭到司法部門的刑事羈押,其中包括負責北青傳媒廣告和投資業務的副總裁鄭誼軍、鈕明以及廣告部主任于大公3名高管。公司股票10月3日在香港股市停牌,停牌前報13港元。
最近一段時期,由北京青年報社控股的被譽為內地傳媒“第一股”的北青傳媒好像突然沒了它2004年12月22日在香港交易所掛牌時的上揚勢頭。
先是其2005年中報顯示公司上半年凈利潤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下跌了99.76%。而日前,公司管理層6名經營管理人員又接連遭到司法部門的刑事羈押,其中包括負責北青傳媒廣告和投資業務的副總裁鄭誼軍、鈕明以及廣告部主任于大公3名高管。
涉嫌經濟犯罪,高管陸續被捕
北青傳媒是北京青年報社控股的下屬企業,是北青報社2001年將廣告、印務等經營性資產剝離成立的股份公司。2005年6月9日上午,北京市東城區檢察院反貪局的工作人員來到北京青年報大廈,以“協助調查”為由,將分管公司廣告業務的副總裁鄭誼軍帶走,后被東城區檢察院正式批捕。三個月后的9月1日,東城區檢察院反貪局人員又將北青傳媒另一副總裁鈕明帶走“協助調查”。
9月13日,北京市檢察院二分院反貪局的工作人員再次來到公司所在地,帶走了分類廣告負責人段濤,并以涉嫌受賄的罪名將其正式拘留。9月26日上午,廣告部主任于大公、副主任朱偉京及廣告部一名員工被市檢察院二分院反貪局人員帶走。次日,公司就接到了北京市檢察院二分院有關于大公等三人被拘留的通知書,罪名也是涉嫌受賄。至此,這家香港上市的內地傳媒公司已有6名經營管理人員相繼被司法機關采取強制措施,據悉均涉嫌卷入了經濟腐敗犯罪案件。
據了解,現年39歲的鈕明于2004年9月出任北青傳媒副總裁,之前曾任北京青年報社《北京青年周刊》主編。出任公司副總裁后,鈕改任《北京青年周刊》出品人一職。另一犯罪嫌疑人,現年49歲的鄭誼軍于2004年9月出任北青傳媒副總裁。此前擔任北京青年報社控股的北京歌華陽光廣告有限公司總經理。
高管悄然在外成立私營公司成懷疑焦點
據相關工商登記資料顯示,鈕明任職北京青年報社《北京青年周刊》主編、出品人及事業單位法人代表的同時,還是一家私人公司北京京城報業文化交流有限公司的大股東和法人代表。該公司注冊于1999年6月,注冊資本10萬元。鈕明個人持有該公司50.1%的股份,另外兩名股東亦為自然人。
在北青傳媒香港上市后兩天的12月24日,鈕明與鄭誼軍又注冊成立了一家規模較大的私人公司——京城國際文化傳播(北京)有限公司,注冊資本350萬元,鈕明持股的北京京城報業文化交流有限公司占有60%股份,此外鈕明、鄭誼軍二人作為自然人股東各持股20%,鈕明任董事長兼總經理,鄭誼軍任監事。同時,這家公司與北青傳媒廣告部門業務往來非常密切。
此外,鈕明持股的北京京城報業文化交流有限公司還在一家北京北青廣告有限公司占有45%的股份。北青廣告注冊資本100萬元,持股55%的大股東為北京青年報社,但公司的法人代表、董事長、經理都是來自代表京城報業的鈕明。公司的四名董事中,有三人來自京城報業,另一名為北青周刊高管人員。北青廣告公司不屬于上市公司范疇,但與北青傳媒廣告部門亦有密切業務往來。
鄭誼軍和鈕明于2004年9月被委任為北青傳媒副總裁后,分別負責的就是廣告和投資業務。而北青傳媒上市后,作為高管人員,鈕明在北京京城報業文化交流有限公司和北青廣告公司的身份和職位并沒有在上市公司有關文件中披露,鈕明和鄭誼軍二人注冊的京城國際文化傳播公司一事更是做得非常隱秘。
而此次隨著負責廣告業務的二人相繼被捕,以及4名直接管理廣告業務工作人員的隨后落馬,其在外私立公司從事廣告業務所可能與北青傳媒發生的不正當經濟問題,也被視為是其被捕原因最大的一個疑點。
內地傳媒“第一股”身陷飄零
北青傳媒2004年12月22日在香港交易所掛牌,上市當天即逆市上揚,終盤報收22.7港元,較發行價18.95港元上漲20%。一些大資金紛紛追捧,有一投資者拋出一大額買單,成交量為30萬股,成交價為23港元,涉資690萬港元。
北青傳媒作為內地首家將采編與經營業務分拆后直接上市的媒體,上市資產包括《北京青年報》及下屬三家報紙,英文報紙《BEIJING
TODAY》、《北京少年報》及《中學生時事報》的所有廣告及照排、印刷等制作業務,以及旗下分公司北京中國網球公開賽體育推廣有限公司。
此次全球發售4774萬股H股,占總股本的25%,共集資9.05億港元。掛牌當天,北青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延平表示,上市以后,公司會著力增加廣告平臺,除目前的北京青年報外,希望能拓展至電視、雜志,以及戶外媒體廣告,并將抓住2008年北京奧運會契機,謀求市場發展。
然而好景不長,北青傳媒上市不足9個月便發出盈利警告。而造成這一結果的主因就是今年內地傳統媒體廣告市場大幅下滑。2003年,北青傳媒公司的廣告收入達7.9億元人民幣,營業總額達10.7億元人民幣。而上市后的北青傳媒在8月26日晚公布的到今年6月底的年度中報顯示,公司今年上半年凈利潤僅為17萬元人民幣,與2004年同期的6630.9萬元相比,大幅下跌了99.76%。
一方面,目前平面媒體的廣告普遍滑坡。根據央視市場研究股份有限公司的調查顯示,2005年上半年,內地平面廣告市場出現了多年來少有的低迷態勢,相比同期僅平均增長了8%左右。同時,我國廣告市場上半年總體投放增長速度創下近幾年來新低,較2004年同期僅增長了15.9%。
另一方面,包括北青報在內,內地平面媒體廣告很多主要以房地產、醫療保健用品廣告為支撐。北青報廣告結構中,房地產廣告始終占其總體廣告收入的60%左右,結構極不平衡。而今年上半年均受到有關政策的影響,嚴重影響了這些行業的廣告投放。僅5月份,北京八大平面媒體廣告刊登量比4月份下降30%,凈減了1.75億元。
據了解,今年下半年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將持續,有消息稱國家將要進一步控制藥品廣告的投放,日資企業的廣告投放量同時也呈下降趨勢,這一切將使下半年內地平面媒體面臨的廣告市場更加嚴峻。預計這一形勢可能還將持續到2006年第一季度。
雖然廣告收入銳減有行業性因素,但有業內人士認為,這可能也是引發北青傳媒高管紛紛落馬的一個直接導火索。
接連遭受一系列變故后,北京青年報大廈內的氣氛也顯出些許沉悶和嚴峻。“現在感覺遇到了很大的問題,以后如何發展誰也不清楚。”一員工對記者說。(完)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