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站消息:上一輪六方會談后,如有些分析人士所預料的那樣,朝美雙方旋即在輕水反應堆等問題上發生了新的爭論。不過日前透露的消息表明,朝美雙方并未把尚有余溫的共同聲明當做兒戲或權宜之計,雙方都在為落實六方會談的成果做著努力。當地時間10月4日,六方會談美國代表團團長、美國國務院東亞太事務助理
國務卿希爾在華盛頓證實,在上一輪六方會談于今年9月結束后,美國和朝鮮官員在紐約始終保持著雙邊接觸。而據韓國媒體報道,本月中下旬希爾即將開始巡回訪問,而出訪國的名單中將包括朝鮮。
朝美在紐約直接會談
4日下午,希爾在華盛頓外國記者中心向媒體披露了美朝舉行雙邊會談的消息。他明確表示:“我們(美國和朝鮮)通過紐約渠道進行了接觸。”
但對于美朝此間舉行了多少輪雙邊會談、會談的具體時間和內容,希爾沒有披露。
輿論指出,這是自上一輪六方會談結束以來,美國首次表態稱與朝鮮舉行了直接會談。
上輪六方會談9月19日結束時,中國、美國、朝鮮、韓國、俄羅斯與日本發表的共同聲明以書面形式確認了與朝核問題有關的幾大共識。其中,朝方承諾放棄一切核武器及現有核計劃,早日重返《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并回到國際原子能機構保障監督。而美方確認,無意以核武器或常規武器攻擊或入侵朝鮮。中、美、韓、俄、日則表示愿向朝鮮提供能源援助。
但就在共同聲明發表后不久,互信度幾乎為零的朝美雙方在輕水反應堆等問題上發生了新的爭論。朝鮮強調美國向朝鮮提供輕水反應堆應該先行,而朝鮮全面放棄核武器在后。而美國的立場正好與朝鮮相反。
應當說,美朝之間的爭論并不出人意料。但人們普遍擔心的是,沒有了六方會談,尚無外交關系的美朝是否能就這些爭論進行磋商,從而防止事態的失控,而向來青睞多邊方式的美國是否會愿意與朝鮮進行雙邊會談。而此時,紐約渠道的重新開通所恢復的不僅僅是美朝雙方磋商的渠道,還有人們對于共同聲明落實的信心。
紐約渠道是美朝雙方在相互沒有外交關系的情況下,由美國官員與朝鮮駐聯合國的官員進行接觸而逐漸形成的。紐約渠道在美朝關系中扮演了非常巧妙的角色。一方面它只是一個接觸和溝通的方式,不具備正式會談的功效,另一方面,它又確實成為美朝官方意見接觸的平臺。
韓媒體稱希爾本月訪問朝鮮
另據韓國聯合通訊社5日報道,希爾4日向媒體暗示,在以討論《共同聲明》履行問題為重點的第五輪六方會談召開前,他準備在10月中下旬連續出訪,力求做好會談前的協調,出訪國中包括朝鮮。
聯合通訊社稱,希爾將以此前對核查方案、朝美關系正常化、《共同聲明》履行方案、巡訪計劃等的“內部討論及與其他國家對話結果”為基礎,于下周左右開始制訂出訪計劃,勾勒具體出訪計劃。希爾還表示將在今后兩三周內加強外交努力。
至于希爾訪朝的具體計劃,聯合通訊社稱,美國“各部門正在集中協商,尚未作出決定”。早些時候,希爾就曾表示,他將在11月初新一輪六方會談舉行前實現訪問朝鮮。而朝鮮副外相崔壽憲9月22日表示,朝方歡迎希爾的訪問,并且不會附加任何條件。
希爾強調,履行《共同聲明》的第一步是朝鮮無遺漏地申報所有核武器和核計劃。他同時承諾,只要朝鮮廢棄其核項目,“美國將絕對履行所有相應的義務”,包括安全保證、能源援助和關系正常化等
。對于第五輪六方會談的前景,希爾暗示這一輪的會期可能更短,議題可能更具體。第四輪六方會談歷經兩個階段,其中第一階段持續13天,第二階段7天。
法新社報道說,美國官員上次造訪平壤要追溯到三年以前。2002年10月,希爾的前任詹姆斯·凱利對朝鮮進行了訪問,接著就指責朝鮮隱瞞了鈾濃縮項目,從而引發了持續今日的朝鮮核危機。(唐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