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8月8日,湘火炬(資訊 行情
論壇)(000549)的比武招親分出勝負,來自山東濰坊的濰柴投資以10.2億的重金奪下花魁,至此,湘火炬在被德隆系困擾了一年多之后,終于看到了改嫁的曙光。
這也是湘火炬的接管者——華融資產管理公司的一次勝利,作為德隆重組的試金石,湘火炬靚女先嫁,既讓處置資產得到了
最大可能的增值,也為處理德隆系其他棘手資產積淀了經驗。
而華融的高明之處還在于,并沒有一錘定音,此次招標之后,魯冠球統帥的萬向集團作為備選收購方,一旦濰柴投資不守諾言,華融可以再把湘火炬轉手給萬向一派,因此濰柴投資在隨后的整合重組中將要有所忌憚和配合。
不過,濰柴投資確非等閑之輩。10.2億的報價讓其他競購方甘拜下風,可見其財力之雄厚。從公開資料來看,它的股東各個都是山東大型國企,傳聞中的實際控制方濰柴動力(資訊
行情 論壇)更是實力了得。據披露,近幾年來,濰柴動力已在國內發動機市場占據了約70%的份額,2004年登陸香港股市,年底就成為H股中增長最好的股票之一。
縱然財大氣粗,但名聲一直不錯的濰柴動力為何要趟湘火炬這池濁水?
在國泰君安的一位分析師看來,湘火炬是德隆糞池中的一朵金花。它旗下的陜西重汽、陜西法士特,一直是各自產業領域的佼佼者,盈利豐厚。而且,陜西重汽還是濰柴動力多年來的大客戶。無疑,濰柴動力間接控股大客戶,有利于其主要產品向下游進行戰略整合。
而濰柴動力如此勇于進取,也有自己難念的經。
據報道,濰柴動力的前三大客戶分別是中國重汽、陜西重汽和福田。近年來,表面看來風光無限的濰柴動力在主戰場遭到了巨大的挑戰。在大功率發動機這個肥沃的市場里,不但上柴、玉柴等國內的后起之秀開始“攪局”,跨國巨頭也想分一杯羹,特別是沃爾沃和中國重汽已計劃合作設立發動機基地,福田和海外汽車巨頭的發動機項目也在籌備之中,兩大客戶都在摩拳擦掌向濰柴動力的傳統地盤挺進,備受夾擊之際,陜西重汽卻也要拋棄濰柴動力。
2005年2月,陜汽集團和康明斯公司簽署了組建發動機企業的可行性研究協議,給濰柴高層的觸動很大,6月濰柴動力董事長譚旭光率6位高層親臨拜訪陜西重汽,希望挽回局面。
而商場上再精明的策略、再過硬的技術,有時也抵不過資本的力量見效。隨著湘火炬被華融送上招標臺,濰柴動力看到了機遇,也抓住了這個昂貴的機遇。
然而,在產業利益之外,濰柴動力之所以愿意不惜代價地迎娶湘火炬還別有一層深意。作為中國重汽的子公司,濰柴動力一直處在是被大股東整合還是另立門戶的博弈中。對高管們而言,無疑不想被收編,在這個背景下,濰柴動力間接控制湘火炬旗下的重汽整車制造和零配件業,將增加同中國重汽抗衡的力量。
而濰柴動力能否在同湘火炬各方的過招中笑到最后。據報道,萬向集團一派原本已和華融就湘火炬的收購初步簽訂了一個協議,但是隨后的股權分置改革,讓萬向意識到自己將來作為大股東要為湘火炬的全流通付出很大的代價。為此,萬向叫板、要求降低收購代價,導致同華融的談判破裂,此時上市公司西飛國際(000768)半路殺出,要求集中競標,正中華融下懷,于是,萬向與湘火炬失之交臂。
然而,真到了競價那天,西飛國際卻失去了蹤影,難道它只是投石問路,真正的程咬金是濰柴動力?
在湘火炬的比武招親中,不少民間豪杰也現身其中并使出渾身解數,除了萬向,還有剛完成中國第一個股改的三一集團也曾向華融報過價。遺憾的是,華融苛刻的條件,讓三一沒有最后進場,而萬向也被濰柴動力的高報價搞得啞口無言。
無論怎樣,濰柴動力在這場多方精英的較量中贏了最關鍵的一個回合。不過說到底,它的功夫還是在于錢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