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戰友相見淚汪汪 |

|
場外尋找老戰友 |

|
會堂座位不夠用 |

|
青海兵團戰友40年相聚聯歡會 |

|
臺上臺下喜相逢 |

|
昔日姑娘小伙,眼睛怎能分清 |

|
錄下戰友影,回家慢慢“認” |
大漠風沙歷歷回首 ———青海建設兵團40年后青島再聚首
四十年前那動人的樂章再度響起,白發聚首聊發少年狂,兩千名青海建設兵團的知青相聚一堂,共同追憶往昔崢嶸歲月……
兩千知青五湖四海
昨天下午,能容納1600余人的市人民會堂座無虛席,過道里、走廊里全都塞滿了人。山東、湖北、北京、上海、青海、香港,馬來西亞、美國、歐洲……,他們來自全球各地,當年的“小鬼”兵如今也已白發爬上額頭,但青海兵團人氣概一點都不減,接到通知的和沒接到通知的都來了,本來預備的大禮堂現在卻盛不下這源源不斷趕來的熱血知青。為了主持這個40年紀念的晚會,李振芳放下工作,從美國趕回來一遍遍彩排;已近60歲的張玉英為了表演一個青海熱舞,不知私下里偷偷練了多少個夜晚。
下手術臺搭上航班
下午2時許,在武漢剛剛做完腳部手術的王愛華,在兒子攙扶下一瘸一拐地攀上人民會堂臺階。40年過去了,一起戰天斗地20年的兄弟姐妹還好嗎?聽到40年聚會的消息,她說服了所有的親人;為了趕時間,剛做完手術不久一家人就趕上了到青島的航班。她特意買了筆記本,準備記下所有老戰友的電話,邀請他們到湖北的武當山和十堰去做客。
一張照片淚花一片
會場前方兩側的電子屏幕不時播放出青海生產建設兵團的老照片,熟悉的軍墾生活早已過去,但那激情燃燒的歲月卻至今難以忘懷:看到一張正在收割的“娃娃兵”揮汗如雨,臉上洋溢著燦爛的微笑,54歲的范軍流下一行熱淚,他就是照片上那個14歲的娃娃兵———當年青海生產建設兵團最小的戰士。他說他想起了在風沙中犧牲的11名戰友,每隔幾年的清明節,范軍都會代表青島的知青到青海掃墓,紀念逝去的兄弟姐妹。
青海歌謠溫馨回憶
一曲《柴達木小夜曲》響起,美麗的青海格爾木姑娘輕歌曼舞仿佛令時光回到那個年代,大家不由自主和著節拍輕輕哼唱著。紀玉蘭的思緒回到了1965年,16歲的她怕成份不好去不了青海,一次又一次地逼媽媽去說情。穿上軍裝的那一刻,在鏡子面前足足照了半個小時,心里像吃了蜜一樣甜,激動得睡不著覺。當軍墾戰歌《中華兒女志在四方》響起的時候,臺下的2000名知青不自覺地合唱起來,“迎著春風,迎著陽光,昂首闊步到邊疆……”
臺長著書保留財富
參加聚會的吳保中是十堰市東風電視臺副臺長,是從青海建設兵團考出來的大學生,他有一個特別的想法,收集材料,準備寫一本反映青海生產建設兵團的書,記錄這段激情歲月!皩懢鸵獙懗伞督褚褂斜╋L雪》這樣的絕作。”吳保中告訴記者,他已經開始著手下筆了,知青的年輕一代也要寫入小說,寫出知青后代的生活,讓他們牢牢記住父母這段如歌的歲月!斑@是一筆財富,我一定要將它保留下來!眳潜V袌远ǖ卣f。
晚會結束久久不離
昨天下午16時30分,兩個小時的晚會結束了,人民會堂大院內依然人山人海。“你是誰?還記得我嗎?”這樣的問候響成一片,不少人還高舉著牌子尋找當年的知己和戰友。一直到下午17時30分,還有許多知青久久不愿離去,他們仍在努力尋找著失去消息多年的好朋友,期冀著奇跡的發生。
文/曹為鵬圖/徐常青青海生產建設兵團大事記
●1965年10月8日,首批青島支邊青年800人離青奔赴格爾木,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生產建設兵團農業建設第十二師的軍墾戰士。至1966年4月22日,共5批支邊青年奔赴青海,青島知青共4000人。
●1969年,青海農建十二師劃歸蘭州軍區生產建設兵團,改稱農建第四師,番號為“蘭字九四零部隊”。
●1976年,生產建設兵團劃歸地方,青海農建十二師改稱“青海省格爾木農場總場”。
●1979年,支邊青年返城風起,青海兵團知青2700余人分配到青海省會西寧、各州縣以及冷湖油田。
●1980年,青海兵團支邊青年開始陸續返城,至1983年全部返回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