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部山東省的煙臺市人民政府被授予人居獎的原因是,由于它把這座人口超過100萬的煙臺改造成了一個更加安全、更加環保、服務更好的城市。從2002年以來的三年時間里,煙臺市投資了六億元人民幣(7400萬美元)進行了一項重大的改造項目。項目一開始開展了宣傳活動,并親自探訪那些違章建筑的主人和居住者,為他們提
供了臨時的住所。地下水、暖氣、電話與電線管路都接進了各家各戶。市政府對城市道路進行了重新修整,對房屋進行修繕,并建起了新的住宅區。城市公園也得到了徹底的翻修,為人們提供了更好的休閑娛樂場所。———聯合國人居署對中國煙臺市的評價
魅力城市:戴上世界桂冠
2005年10月3日,星期一。
當沉浸在喜慶祥和的氣氛中的煙臺市民或居家游玩、或舉杯歡慶這的時候,這座城市的代表在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捧起了世界級的榮譽。聯合國副秘書長、人居署執行主任安娜·蒂貝瓊卡宣布:煙臺獲得2005年“聯合國人居獎”。
聯合國將每年10月第一個星期一定為世界人居日,旨在反思人類居住的狀況和人人享有適當住房的基本權利。此外,人居日也是為了提醒世界,對于人類生存環境的未來,全世界要集體負責。
煙臺人再次獲得了成功。煙臺市對城市舊居民區的居住環境和市政公用設施進行的改善和提升,得到了世界的贊許與肯定。成功獲得全球人居領域最高規格獎,意味著煙臺在爭創全國首批文明城市、加快構筑環渤海經濟圈重要城市的進程中,又邁出了重要一步。
獲得聯合國人居獎絕非偶然,而是城市實力、市民實惠的體現。獲知喜訊,不論是政府部門負責人還是普通市民都這樣表示。
改造前:3個70%的“落差”
沒有人會忘記煙臺老城區舊城改造前的居住水平。
2002年,煙臺市政府組織人員對城市環境進行了調查。在中心區,居住在舊城居民區的市民約占70%;市民對城市環境不滿意的意見中,屬于老城區的約占70%;在中心區的社區中,設施不配套的老社區約占70%。老城區市政基礎設施不配套,許多區片沒有集中供熱、管道燃氣設施。許多住戶沒有室內衛生間,有的居民院落幾戶人家共用一個自來水龍頭,一些居住條件差的市民自己搭建棚廈、亂堆物品,導致周邊環境更加臟亂差。在市政府進行的民意調查中,舊居民區要求對居住環境進行改造的居民達到100%。
改造中:每年拿出兩億救“老城”
翻天覆地的變化發生在近年。2003年,市政府確定,用3至5年的時間,完成中心區舊居民區改造任務,達到市政公用設施配套,環境整潔,綠化達標,市民生活方便,使老城區市民的居住條件和環境有明顯改善。目標受益居民13萬戶、40萬人。在40萬受益居民中,絕大多數為中低收入人群。為此,市政府以平均每年2億元的預算資金投入到老城區改造。
2003年3月,老城區環境改造工程正式開始。當年完成了東山、毓璜頂兩個街道辦事處18個社區的環境改造。2004年完成了奇山、向陽兩個街道辦事處16個社區的環境改造。2005年,對通伸、白石兩個街道辦事處14個社區進行改造。改造過程共鋪設供水等各種管線30.5萬米,整治街巷道路290余條100多公里,建設改造公廁31座,更新垃圾容器2300多個,新建改造消防設施150處,修建市民休閑小廣場40多處,改造新建小區綠地15萬多平方米,對430多棟外觀陳舊的居民樓外墻進行了粉刷,對280多棟平頂樓進行了“平改坡”,使成片的老居民樓實現了“舊貌換新顏”。經過改造的老城區,環境面貌發生了明顯變化。
改造后:三年三個大獎“步步高”
舊城改造工作先后得到了省和國家建設部的表彰。2003年,煙臺市舊居民區環境綜合整治項目獲得“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2004年,煙臺市政府獲得“中國人居環境獎”。2004年9月,國家建設部領導在實地考察了煙臺老城區環境改造項目后,向全國建設系統推介了煙臺的經驗和做法。2005年1月,省政府在煙臺召開了全省建設工作會議暨老城區環境綜合整治現場會,在全省各城市推廣煙臺經驗。
申報“聯合國人居獎”過程中發生了哪些感人故事?其中艱辛又有誰知?請繼續關注本報后續報道。
聲 音
獲悉煙臺榮獲“2005年聯合國人居獎”后,記者昨天下午分別采訪了各界人士及有關部門———
●市房管局房協負責人郝廣持:短期看,獲得聯合國人居獎不會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從長遠看,必將有利于煙臺城市品質的提高,有利于宣傳投資環境,有利于煙臺走向世界。
●塔山社區陳先生:我們是舊城改造的直接受益者,政府為我們辦了一件實實在在的好事。獲得聯合國人居獎說明煙臺的確是一座最適合人居的城市,不知道接下去房價是否又會上漲?
●某中學老師:煙臺又多了一張城市名片,作為居住在這座城市里的一分子,我感到自豪。
●山大煙臺物流培訓基地李金桐:獲得聯合國人居獎有利于進一步吸引外商,有利于煙臺走向世界。煙臺人應該珍惜這個大環境,進一步促進各項事業發展。
●市城市管理局:獎項的獲得是一個動力,一個新的起點。 (本報記者鄒剛詩星)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