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8日刊載評論文章指出,美國表面說不鼓勵臺灣軍備競賽,但不斷放話埋怨臺未能通過軍購案,實際上就是在鼓勵軍備競賽,從而坐收漁人之利。
文章指出,大陸不會坐視美國售臺武器而無動于衷,美國這樣做除了達到“維持現狀”的目的之外,必然是沒完沒了的競賽;而坐收漁利的肯定是美國本身。
文章說,盡管美國方面不斷放話,但臺灣“立法院”程序委員會于9月28日第30度封殺軍購案。這是泛藍在臺灣“立法院”里占微弱多數票所發揮的作用,是對阿扁當權的有力制衡。
文章作者引述美國國防部國防安全合作署首席主任羅斯于9月19日在華盛頓的放話,根據臺灣關系法,美國沒有義務防御臺灣,只有義務協助臺灣自我防御。羅斯說:“如果你們不能捍衛自己,我們不能協助捍衛你們。”
羅斯說,他不是主張臺海兩岸進行軍備競賽,而是提醒臺灣,中國的威脅持續增加,臺灣必須在國防上適當投資、增強實力,才能跟對方討價還價,避免現狀遭受改變。
文章引述另一項報道,美國聯邦眾議院“臺灣聯機”共同主席,來自共和黨俄亥俄州的夏波9月29日也在華盛頓說,如果臺灣遲遲不通過軍購預算,美國國會可能重新評估對臺灣的支持。
報道說,夏波一向對臺灣極為友好,曾經主張美國揚棄“一個中國政策”。發表這項談話,被看作“極不尋常”。
夏波說,“臺灣的國防特別預算遲遲不能通過,不利于臺灣的國防現代化。美國挺臺灣,可是預算案年復一年的受阻。坦白說,國會議員的挫折感愈來愈強烈”。
夏波表示,他必須說得再明白不過,如果這個議案不能很快取得進展,許多國會議員可能重新評估他們對臺灣的支持。
文章分析指出,美國人已經把話說得夠清楚了,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美國不會毫無代價的保護臺灣。
文章指出,正如之前作者在另一文所說的:“美國不會為了臺灣,輕易和大陸發生軍事沖突。因為其結果可能是核武大戰,代價大得難于衡量。”所以,對美國來說,臺海一旦開戰,最劃算的辦法莫過于臺灣使用美國的武器和大陸過招。美國既做成了軍購生意,又可置身度外;到頭來死傷的都是中國人。
看透這一切,我們就不難明白,為什么美國會對臺灣“立法院”遲遲不能通過軍購案感到氣憤和焦慮。
(摘自香港文匯報,有刪節,作者為馬來西亞南洋報業集團總編輯洪松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