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菏澤澇災共造成農業經濟損失11.35億元,盡管民政部門已經緊急撥付800萬元的救災款和物資,但和11.35億元的損失相比仍是杯水車薪,遠遠不能彌補災害損失。有關人士認為今后農業不能僅靠行政手段救災,還需要更多的市場手段救災。
目前菏澤民政部門已經緊急撥付救災款416萬元,發放面粉、方便食品等物
質折款374.5萬元,保證了當前災民的基本生活,但是這只能緩解生活問題,800萬元的救災款及物資和11.35億元的損失相比仍是杯水車薪,遠遠不能彌補災害損失。
據介紹,目前菏澤災區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是農民生產自救。除此之外,縣鄉村干部就是積極爭取上級下撥救災款和物資,但具體撥給多少,全在上級領導重視程度和爭取力度大小。如果有農業保險,爭取救災款就不會這么難了,多少都能按照實際受災情況得到補償。
據了解,目前世界許多發達國家的農業險入保都在90%以上,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對農業保險的補貼比例最高可達50%以上。現在四川、海南、黑龍江、上海等地也已經積極開展,很多試點區域都取得了實效。
巨野縣分管農業的李華北副縣長認為,今后對于農業受災,不能僅靠行政手段救災,還需要市場手段救災。政府應該對農業保險給予政策扶持,建立利益誘導機制,對農民和保險公司進行補貼,或者在一定區域內建立農業互助保險組織,這樣今后救災工作就不會這么窘迫了。(記者吳修安黃體軍通訊員劉考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