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到流感高峰,醫院注射室里打點滴的便人滿為患。臧磊攝 |
因為感冒發燒,市民張曙光從10月1日至7日整整掛了7天吊
瓶了。為啥明明是以前只需幾片藥就能痊愈的感冒,自己卻需一大堆吊瓶?張曙光轉了好幾家醫院才知道,自己得了“輸液病”。由于他長期以來不管大病小病都掛吊瓶,導致再得同樣的病不輸液就不太容易治愈。如今,隨著市民大量地選擇掛吊瓶,越來越多的人像張曙光一樣開始遭受“輸液病”困擾。
后果1:輸液造成惡性循環
“輸液本是為了治病,但是不根據病情就頻繁地掛上吊瓶,不但可能對病情不利,反而可能對身體造成更多損害。”醫務專家們告訴記者,與口服藥物相比,輸液的過敏反應幾率更高,更易產生耐藥性。如今越來越多的市民遭受“輸液病”困擾,就是因為他們得了一些感冒等小的疾病時,喜歡采用輸液的方式治療,導致以后再得同樣的病如果不輸液就不太容易治愈,甚至即使輸液也很難及時治愈。
后果2:自身免疫力下降
此外,大量選擇輸液還容易導致過敏反應。因為口服藥要經過腸道吸收,將身體不需要的或對身體有害的物質過濾掉,之后才進入肝臟代謝。經過這樣一個過程之后就會降低血液濃度,進而降低過敏反應發生的幾率。而輸液時藥物直接進入血液,發生過敏反應的幾率相對就大,而且快,甚至有些過敏反應是致命的。
“人體自身也有很強的免疫力,如果總是依賴抗菌素等來對抗疾病,就會使身體的免疫力逐步下降,失去戰斗力。”專家們建議,市民盡量避免用藥,能口服的就不打針,能打針的就不輸液。遇到感冒等小疾病最好先采用一些物理療法。
醫生忠告:不到萬不得已不輸液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以前,市民得個感冒哪還用上醫院掛吊瓶,吃上幾片感冒藥蒙頭睡一覺發發汗就好了。而現在,越來越多的市民,一到了感冒多發的時候,各大醫院的輸液室里就人滿為患。
“實際上,很多患者根本用不著輸液,吃些藥,多休息休息就會好。可無論醫生如何建議,很多患者還是堅持要掛吊瓶。”市立醫院的王醫生對記者說,一位來青島講學的荷蘭醫學專家曾對青島如此多的人在掛吊瓶感到驚詫。他說,在歐美等發達國家,遇到感冒發燒,不論是患者還是醫生,更多是選擇采用冰塊降溫等物理療法,不到萬不得已不會選擇輸液治療。記者田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