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煤礦用工改革之事件】
民工培訓三天就下礦井
三個煙頭三起礦難
“放下镢頭下礦井,三天培訓成礦工”。大量沒有經過系統培訓的農民工進入煤礦,下到礦井從事采掘業,成為事故發生的嚴重隱患。
2004年11月14日,遼寧葫蘆島市南票區一鄉鎮煤礦發生重大瓦斯事故,5名礦工遇
難;22天之后,同樣是南票區的另一家煤礦也發生瓦斯爆炸,3死一傷;又過了不到20天,山西省鄉寧縣南午溝煤礦發生瓦斯燃燒事故,造成13人死亡。而這三起事故的直接原因都是礦工在井下吸煙所致。三個煙頭,三起礦難,21人喪生。
違章作業成為隱患
管理混亂,違章作業日益嚴重,已經成為煤炭生產安全的一個重大隱患。記者在調研中發現,很多煤礦在招收農民工后,不對他們進行系統培訓,有些工人第一天下礦就出事死亡。山西離柳焦煤集團董事長邸存喜告訴記者,2002年,集團所屬的朱家店煤礦發生爆炸的直接原因就是由于井下包工隊的工人違規操作引發電機爆炸,最后引發瓦斯爆炸。
煤礦中多是臨時工
記者在不少礦難現場發現一個現象,很多遇難礦工都是來自一個縣一個村的,并且有親戚關系。2004年5月18日,山西省交口縣蔡家溝煤礦發生瓦斯爆炸,33人遇難。來自四川三臺縣的劉伯慧一家5口都在事故中遇難。同樣來自三臺縣的礦工卓都江說,他們都是跟著包工頭來到礦上干活的。
山西省臨汾市發改委主任張家禎說,現在許多煤礦都實施臨時招聘用工制度,煤礦只與工頭簽訂合同,由工頭招募工人,礦工的流動性很大。有些煤礦井下工人分別由工頭帶隊,在不同的采區作業,現場管理混亂,根本沒有紀律可言,更不利于統一調度指揮。在個別的煤礦,來自不同包工隊的工人,甚至在井下搶奪資源發生斗毆,埋下事故隱患。
礦工幾天就換一批
近年來,一些國有大礦也開始雇用沒有經過系統培訓的包工隊進行井下作業。在阜新礦務局,采掘一線近半數已變為農民工和臨時工,許多礦工僅培訓三天就匆匆下井了,而據記者了解,過去阜礦的全民合同工下井前的培訓期是三個月。
山西省臨汾市安監局局長賴保成說,過去,煤礦職工的準入門檻很高。一個礦工要經過3個月的安全知識培訓后才能下井,下井后還要跟著帶班師傅學習3個月才能動手作業。而現在尤其是鄉鎮、村辦煤礦,職工幾個月甚至幾天就更換一批。
【關注煤礦用工改革之內幕】
煤礦生產全由工頭負責
許多礦主不懂煤炭
“包工頭賺大頭,礦工拿小錢,有時包工頭甚至會克扣礦工的死亡賠償金。”山西省一位村辦煤礦礦主向記者講述了一些煤礦的用工內幕。
這位姓李的礦主在晉北一個縣承包著一座煤礦。他對記者說,許多小煤礦礦主用工一般只和包工頭聯系,礦主只管辦理各種證件、疏通各種關系、應付上級檢查及煤的銷售。許多礦主根本不懂煤炭,他從來不下礦,只聘用一名礦長下井管理。
工頭負責煤礦生產
他舉例說,以年產9萬噸的煤礦為例,包工頭帶工人來到煤礦后,要向礦方交10多萬元的押金,以防止發生礦工傷亡事故后包工頭逃跑。如煤礦能正常生產,礦主按煤質不同、價格的不同每噸煤給包工頭抽取一定費用,礦工的井下分工和工資全由包工頭分配,礦上的電費、火工品費用也由包工頭在這筆費用中支出,礦工發生傷殘、死亡后,善后事宜全由包工頭處理,礦主從不和礦工打交道。
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座年產9萬噸的煤礦,井下工人60名,如果全年能順利生產的話,礦上給包工頭每噸煤提取40元,全年提取360萬元,除火工品費用、電費50萬元,60名工人工資按每人每月平均3000元計算,全年工資費用216萬元,剩余的100多萬元全由包工頭賺了去。
黑心礦主轉移遺體
在這種用工方式下,礦工的權益根本得不到保護。由于礦工的流動性較大,礦工根本享受不到各類社會、工傷保險。從2004年起,山西省雖然出臺了煤礦死亡一人賠償20萬元的政策,但在一些煤礦,如果發生死亡幾個人的事故,沒有引起上級各部門及外界的注意,包工頭就可以在死者家屬不知道的情況下處理遺體,然后向死者家屬通報,至于家屬能領到多少賠償金,一手由包工頭包辦。
因為用工混亂,許多煤礦搞不清楚到底有多少礦工。不少黑心礦主在發生重特大事故后擅自轉移遇難人員遺體,逃避處罰和賠償。2005年7月2日,山西省寧武縣一座煤礦發生瓦斯爆炸后,礦主竟指使人把17具遇難人員遺體轉移到外省。
【關注煤礦用工改革之現狀】
大礦招不來采掘業本科生
我國煤炭行業人才緊缺,尤其是一線采掘工嚴重不足。
有專家認為,大批農民工進入煤炭行業的主要原因是,煤炭行業長期效益差,工資待遇低,專業人才寧可改行也不愿在煤炭行業工作。有的國有大礦十年沒有分配來一個采掘行業的本科生,人才缺乏導致礦工準入門檻大大降低。
記者在山西省產煤大縣左云縣了解到,左云縣有2萬名井下礦工,沒有一名高中生和中專生。河南大平煤礦礦長張明劍說,礦上現在每招一批新工人就多一層憂慮。在產煤大省河南,從1998年以來,全行業竟然沒有進過一名采掘專業的本科生,而專業工程技術人才流失多達2200人。
由于小煤礦機制活、工資高,國有大礦新招一批工人培訓半個月后,還沒成為熟練工就流向周圍的小煤礦,國有煤礦不斷培訓不斷走人,陷入惡性循環。
一方面是全行業出現人才奇缺,但另一方面煤炭高級專業人才的培養基地卻難擔重任。15所原煤炭院校,其中14所紛紛改名摘煤帽,壓縮甚至撤銷地礦類專業,全國每年培養的煤炭專業人才僅有1000多人,而且大多就業到了其他行業。
【關注煤礦用工改革之制度】
專家建議取消煤礦包工制
山西省臨汾市發改委主任張家禎認為,國家應嚴格制定煤炭行業用工準入標準,應該同建筑行業一樣,取消煤礦用工包工制。出臺政策保證煤炭工人隊伍的穩定性,如強制煤礦投入,改善一線工人的居住條件。工人干夠一定年限在養老、醫療等福利方面有一定的傾斜待遇。山西省已經把用工規范管理納入煤礦復產驗收范圍,實行一票否決。
山西煤管局總工李成義認為,要提高煤礦整體人員素質,必須加強基礎人才培養。山西省煤炭管理部門將改革煤礦職工招聘辦法,變招工為招生。
【關注煤礦用工改革之落實】
山西已開始培訓百萬礦工
山西最近全面啟動煤炭礦山企業百萬職工培訓工程。此次培訓在山西省煤炭礦山企業分期分批分工種,以全脫產、半脫產、業余等多種形式進行。
這次培訓對新從業人員、在崗人員以及已經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的煤礦職工都有嚴格的規定。新從業人員必須先培訓、后上崗,獲得相關資格證書方可就業。
對于從事技術工種的學徒工,用人單位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工種分類目錄》所規定的學徒期進行培訓,取得相關資格證書方可上崗。對目前在崗的沒有取得相應資格證書的職工,要全面組織培訓,使他們達到上崗標準,并逐步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對已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的職工,具備晉升高一級職業資格條件的,通過培訓鑒定可取得高一級《職業資格證書》。
據新華社
礦難
10月5日,工作人員在發生透水事故的龍灘礦井口清理現場。10月4日21時15分,四川廣安市廣安區小井鄉龍灘煤礦發生透水事故。當時現場作業人員32人,4人僥幸逃出,其余全部被困在礦井內。新華社記者江毅/攝
救援
這是沈陽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礦山救護大隊直屬中隊的隊員正在礦山救援演習中緊急集合。“有礦就有救護隊”,擁有248名隊員的沈煤集團礦山救護大隊同國內所有礦山救護隊一樣,都因煤礦而建。為了搶救生命、財產和保證煤礦安全,救護隊員必須在煤礦發生事故或出現安全隱患時緊急出動搶險。遇險出擊,平時訓練,成了救護隊員多年不變的生活模式。這支救護隊成立53年來,出動救人、排險上千次,僅參與涉及人員10人以上或財產1000萬元以上的特大煤礦事故搶險,就超過了60次,一共救出了百余名礦工的生命。
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