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從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獲悉,日前,由海洋所與青島市嶗山區海洋與漁業局共同承擔的"海底森林"建設項目正式實施,10株巨藻苗種被投放進了嶗山附近的栲栳島海區。待這批巨藻試種成功后,將被大量投放到大公島海域,用于建立一個5000畝的人工魚礁群。
專家認為,一個人工建成的魚礁群,能
夠在海底形成一個小"海洋生態圈"。人工魚礁群能夠使用20年以上,每立方米的人工魚礁可以起到增產10公斤魚類的作用。
有關人士指出,"海底森林"建成后,不僅能夠極大地改善青島近海環境,而且將會成為集旅游觀光、漁業、海洋科普教育及海洋生態資源保護于一體的海洋生態自然保護區。
巨藻原產于中北美地區的海域,由于體積龐大,生長速度極快,特別適合作為人工魚礁的"配套藻林",來改善近海生態環境。海洋所科技人員在青島市科技攻關項目的支持下引進了來自墨西哥的巨藻,一種單株藻體能長到100米的海藻,高峰期的時候每天能長半米。同時,巨藻屬于褐藻類植物,它是化工、能源、醫藥等領域的重要原料,經濟價值巨大,可帶動一大批相關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