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文
據香港媒體報道,香港最大夜總會“中國城”準備在年底關門大吉。
報道稱,一位在“中國城”工作多年的管理人員李小姐已證實這一消息。
賣掉物業準備移師內地
“中國城”夜總會位于香港九龍半島尖沙咀東部,是當地富豪鄧崇光于1983年5月2日創辦
的。夜總會面積約有6000平方米,是全港首家中式和日式夜總會風格合二為一的頂尖豪華娛樂場所,也是香港面積最大的夜總會。
在開業以來的前十多年里,“中國城”一直生意興隆,年利潤曾經超過1億元港幣,一度與另一家“大富翁”夜總會一起成為香港娛樂業的代名詞。但近年來,“中國城”屢屢出現財政危機。夜總會為扭虧為盈,曾費盡心思,大幅度降低酒水價錢,提高員工素質和服務質量,但終究沒有挽回頹勢。
據了解,目前“中國城”以2億多港幣的價格,將正在經營的三層物業全部賣給另一個財團。
夜總會應時代而生
夜總會是香港娛樂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上世紀80年代以來許多香港成年人晚上經常去的場所。香港浸會大學國際文化學者楊達先生告訴本報記者:“夜總會的興衰實際上折射了半個多世紀以來香港文化的變遷。”根據自己在香港出生、成長的個人經歷以及多年來的文化研究成果,楊達說,上世紀70年代是香港文化的分水嶺。此前,大量廣東、上海等地的居民移居香港,他們心系內地,使香港文化更多地呈現中國特色,比如國語普及率很高、內地戲曲的流行等等;70年代末以來,內地移民的子女長大成人,較之上一輩,在情感上有點疏離內地,進而使香港文化更多地表現為本土特色,如粵語地位的提高、中西文化交匯的特殊性等。也正是在這個時期,極具西方特色的夜總會陸續冒出來。匯集大多數夜總會的尖沙咀東部也從一塊不毛之地一躍成為香港最熱鬧的地方。
香港的夜總會基本上可分為西式、日式和中式三類。在服務特色上,夜總會吸納了華人的習慣和愛好,也兼收了西方人的狂野與浪漫。夜總會裝修華麗,也設立宴席、欣賞表演、跳舞的地方,解決了現代社會中不少香港人的娛樂生活需求。
香港仍在不斷求新
近十年來,夜總會的經營已開始走下坡路。楊達先生分析道,這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內地經濟的飛速發展。深圳的娛樂業以低廉價格、高質服務和豪華裝潢吸引了大批香港消費者。每到夜晚,許多香港人都會駕車半小時到羅湖口岸,過關到深圳進行娛樂消費。二是新一代香港人的觀念變化。更多的年輕人愿意選擇酒吧、舞會等場所消磨自己的空閑時間。
“對于‘中國城’宣布關門,我并不感到意外。”楊達對記者說,“香港是一個高速發展的社會,夜總會只是香港某個時代的某個側面。回歸后的香港依然是以求新的姿態應對未來的每個變化。”
責任編輯:林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