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偵探社的生意越做越大,不僅可以幫助臺商太太到大陸查探丈夫是否“包二奶”,而且連“政治出軌”都能辦理了。據臺灣媒體報道,10月10日,主管兩岸經貿政策的臺“經濟部次長”施顏祥宣布,“經濟部”將委托合法的“征信機構”(即偵探社)到大陸實地調查,了解臺商在大陸的投資是否違反規定;每家企業的調查費用為
50萬元新臺幣(4元新臺幣約合1元人民幣,下同)。這是“經濟部”第一次動用私家偵探社搜集臺商在大陸的資料。
很顯然,這是臺當局為落實“有效管理”而采取的新動作。陳水扁上臺后,宣布對李登輝時期的“戒急用忍”進行調整,提出“積極開放,有效管理”,但重點顯然是在“有效管理”上。幾年來,他不斷阻撓兩岸經貿交流和人員往來。以今年為例,2月15日,新竹地檢署指揮調查人員,兵分九路到包括聯電副董事長宣明智住宅在內的9個地點進行搜查。這在臺商內部引起很大反響。四五月,“在野黨”領導人先后訪問大陸后,與大陸達成多項共識,包括臺灣農產品進入大陸市場、開放大陸游客到臺灣觀光等,但由于臺當局的阻撓,很多事情遲遲無法落實。7月,陳水扁公開宣布,臺灣絕對不是大膽西進或無條件全面西進,若是做不好有效管理,寧愿不再繼續開放。此次雇偵探社調查臺商在大陸的投資情況,無疑是為了加強對臺商的控制。“經濟部”官員直言不諱地表示,最近一年已接到七八十件“違法”投資大陸檢舉案,而且很多大企業在大陸投資賺了錢都不匯回臺灣,而是繼續留在大陸,“委托民間征信機構幫助查案,就是希望找到充分的、可對違法臺商進行處理的證據”。
但是,“經濟部”還沒來得及調查臺商的“出軌”行為,就因自己的“出軌”遭到各界猛烈抨擊。偵探社的普遍反應是“怎么會有這種事”。業內人士小李表示,如果花50萬元就可以查到一家公司在大陸的資金資料,那實在太小看大陸官方和目標公司了,“而且目前島內征信業也沒有這種能力;當局搞個工程動輒上百億,卻想花小錢就買到重要情報,簡直是癡人說夢”。小李還透露,有關臺商“二奶”的情報,通常每筆4000元左右;有關臺商投資的商業機密,重要的單筆資料就需要12萬—20萬元,“敢跟當局簽約的,應該都是騙錢的”。
臺灣媒體也發表文章,一針見血地指出,“經濟部委托征信社調查臺商在大陸的投資情況,是公權力淪喪,顯示當局對兩岸經貿政策,甚至整個兩岸政策都管理失控。這已經不是管制臺商赴大陸投資執法嚴不嚴的問題了,恐怕是因為法律根本不合時宜,發揮不了應有的功能了”。
《環球時報》 (2005年10月12日 第十三版)
作者:本報特約記者齊新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