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城市社會經濟調查隊住戶處的一項調查顯示,2004年新疆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近500元,人均醫療保健支出僅增加不足20元,其中藥品費用支出呈現負增長,醫療費用支出增長20元左右。
2003年和2004年,在醫療費用持續上漲的情況下,新疆城鎮居民的醫療費用支出并沒有隨之增加,這從一個
側面反映出求醫看病的人數在減少。
人們為什么不愿去醫院看病?
普通居民看不起病
在記者采訪中,遭遇“經濟困難”或“不能報銷”困境的患者尤其對醫院收費過高表示強烈不滿。“現在的人一般輕易不敢住院。我們家屬區的一些老姐妹得了病多是在家買點兒藥吃吃算了,不到萬不得已誰都不愿去醫院———怕給子女增加負擔。”正在自治區某大醫院門診排隊的新疆鹽湖化工廠的宋大媽說。
烏市某三級醫院的錢醫生告訴記者,他接觸的患者中,有報銷途徑的患者和有錢的自費患者對醫療費用的高低不在乎,但80%~90%的患者都嫌醫療費用高。
高額醫療費用從何而來?
“‘以藥養醫’是造成醫療費用偏高的主要原因,此外還有各項檢查費用。”烏市某醫院的錢醫生說。
一位業內人士說,一旦哪種藥價降下來,醫生就不再開了,這就造成了藥價難以下降。比如40元的抗生素降至1元后,除非病人要求,醫生不會主動開此藥的處方,因為很快就會有同樣療效的高價新藥替代降價藥。一種新藥的提成,1名醫生1個月最高可拿1萬多元。
這位業內人士還認為,醫療器材購買中的“貓兒膩”肯定存在。他舉例說,有一種器材的招標價是1.8萬元,經砍價后竟然降價6000元。
新疆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的一位工作人員也表示,為了謀求收支平衡,醫院一般通過擴大服務來增加收入,而增收的著眼點則放在用高新設備上。于是,各醫院爭相購置大型設備,從而產生了醫生誘導病人做不必要的檢查,致使醫療費用大增。
醫療機構改革路在何方?
接受記者采訪的相關學者和政府主管部門官員,大都傾向一種觀點:仿效國外的醫療體制,建立完善的醫療福利機構。對人民大眾的基本醫患需求,由政府負責提供基本醫療保障。建立公立醫療衛生機構,這部分服務采取低廉的收費標準,由政府財政給予大量補貼。至于高層次的醫療服務,政府鼓勵由民營醫院來解決,并允許收取較高的費用。
但一個現實的難題是,要求政府對現有醫療產業進行全方位、高額度支持,顯然是不符合我國國情的。
新疆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的一位工作人員認為,價格政策的改革,是調整醫療收費結構、理順醫療服務價格體系的關鍵。要使醫務人員的技術服務價值得以體現,醫院的物質消耗可得到必要補償,從而降低醫院從藥品購銷及大型設備獲得收入的依賴性,遏制醫藥費用不合理增長,使藥品、設備回歸到為提高醫療質量服務的正確軌道上來。
本報烏魯木齊10月14日電
本報記者 劉冰 通訊員 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