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今年不斷發生的奶品安全事件,市場上的奶價經過幾輪價格戰,已經接近水價,2003年時削尖腦袋擠進省城的一大批牛奶品牌如今已陸續退出省城。記者調查發現,如今省城牛奶市場已是伊利、蒙牛、佳寶、光明等四大品牌獨霸,品牌集中度增加。
近日,記者走訪省城各大超市發現,奶業市場降價促銷潮一浪高
過一浪。大潤發超市某品牌八盒裝酸奶售價5.9元,每盒僅為0.73元,而此類產品的正常價一般在6.5—8.0元。在另兩家超市,記者發現某品牌500ml、10盒裝利樂枕純鮮牛奶僅售19.9元,某品牌1000ml裝純鮮牛奶每袋售價3.9元。
“最近牛奶的價格太低了,有的每盒(250ml)還不到1.25元,而袋裝的則不到1元,比礦泉水價格還低”,在結款臺,一位姓張的女士推著兩箱牛奶顯得很是興奮。一位促銷員告訴記者,以往牛奶全面降價是在8月下旬以后,但今年比較早,從7月開始就不斷的有品牌進行降價促銷,并且促銷力度越來越大,以致到了眼下奶比水賤的地步。
記者注意到,由于牛奶產品降價頻繁,加之這次降價促銷周期長,產品多,不少超市里的管理人員幾乎已記不清具體的降價情況。還有的干脆說,“沒降啊,一直就這樣!”
業內人士認為,除季節性因素外,6月份的“光明回奶”、“早產奶”等乳品安全事件造成的乳業信任危機是此番價格大戰的主要誘因。五六月份,在一連串安全事件刺激下,市場陷入低谷,一些大企業為了“救市”和維持市場份額,開始主動降價促銷,而一些小企業也不得不被動應對,致使牛奶價格一路下挫。
據悉,今年乳業市場的價格大戰是近五年來最強勁的一次,可能會持續到今年10月左右。“以成品奶每升僅3.9元的價格,就連一些大企業也很難從中獲利,一些中小型企業的生產成本本來就高,現在幾乎無還擊之力,打下去最終只能導致市場再次重新洗牌”,佳寶品牌管理中心的王主任如是說。
據了解,2003年至2004年初,是奶業品牌擴張最激烈的時期。當時,在伊利、蒙牛、光明等一線品牌大力擴張的壓力下,許多國內二線品牌和本土牛奶企業也試圖在省城濟南奮力一搏。長富乳業、三元牛奶、完達山等外省品牌紛紛向濟南市場發動攻勢,而我省的鳳祥、凱銀、得益、亞奧特、御膳房等也不甘落后,先后打進濟南。據了解,至去年夏天,濟南大超市的液態牛奶品牌多達十余個。但近日,記者在各大超市見到的品牌已明顯減少,除伊利、蒙牛、佳寶、光明四大主流品牌外,外省品牌在各大超市能站住腳的只剩下夏進等極個別品牌,省內的得益、亞奧特、御膳房雖仍然有售,但品種和銷量都很有限。
(記者李巖俠實習生李瑞麗)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