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臺灣軍事雜志上的“美臺作戰符號對照圖”。從圖上看出,在同樣行動中,美軍作戰符號要比臺軍詳細得多
·臺軍不惜喪失軍事獨立性
據臺灣《自由時報》等媒體12日報道,臺灣
軍方日前在美軍的協助下,已經完成美軍作戰符號的翻譯和標定工作,并于近日在臺軍內部開始使用。臺軍方高層表示,由于這套系統統一了臺美雙方軍事行動中的標準用語,因此未來臺美兩軍可以在各自的作戰系統上準確顯示彼此部隊的位置和行動意圖,不僅可以敵我識別、避免誤擊,還可以有效確認雙方作戰意圖。更為重要的是,此舉也是“美軍介入臺海沖突的必要技術基礎準備”。
臺灣“國防部”人士指出,臺軍早在去年就將這項工作列入了2005年度臺軍重要工作。為了博取美軍的歡心,臺軍甚至不惜喪失軍事獨立性,表示在完成此項工作之后,將比照美軍的范例修改臺軍所有舊的作戰符號,未來臺三軍部隊符號的顯示方式將與美軍完全一致,不會出現臺軍自用一套,美臺聯合軍事行動時再使用一套的情況。
·什么是作戰符號
所謂作戰符號,是指軍隊用于標明部隊單位、番號、作戰部署位置、軍事行動方向、時間以及武器種類的一種特殊符號。其在世界各國軍隊中都得到了廣泛使用。但是,由于各國軍隊通常自成體系,往往各自使用特有的作戰符號,因此一旦不同的軍隊之間需要進行聯合軍事行動時,往往也因為各自部隊作戰符號的差異導致各種問題的發生,比如弄不清楚友軍的性質、位置和行動意圖,甚至無法分辨敵我,所以在瞬息萬變的現代戰場上,經常發生誤擊友軍的事件。因此,在任何聯合軍事行動中,參與各方必須使用一套共通的作戰標準符號作為溝通工具,以克服語言和作戰系統的差異和障礙。
在此之前,美臺雙方雖然幾十年來軍事合作不斷,但是雙方的作戰符號卻一直沒有得到統一整合。相比之下,美軍自己一直比較重視作戰符號的制定和統一,早在1996年7月就開始建立三軍共用的作戰符號。目前,美軍作戰符號準則編號為MIL—STD—2525B。這種符號不僅可以顯示戰場部隊動態情況,即除了能標明各部隊單位的位置外,還能顯示其高度、移動方向、水下深度以及速度等信息。而且就連位于地面、水下以及空中的部隊單位都有各自的標準化符號代表,非常適合當前的數字化作戰系統。比如美軍三軍和盟國陸軍的地面部隊都用藍色長方形代表,盟國的海空軍力量則為藍色的圓形,敵國的地面部隊則以紅色菱形標注,而中立國軍隊的符號基色是綠色。再比如在這套標準化符號中,步兵的符號就是長方形內加一個圓點。目前,日本、韓國、英國以及德國等美國盟友都在使用國內專用作戰符號的同時,擁有一套與美軍完全一致的聯合軍事行動作戰符號,一旦與美軍進行聯合軍事行動,雙方都統一使用美軍的作戰符號。
臺軍高層表示,去年臺灣在獲得美軍盟軍都有的聯合戰區電腦推演模擬系統(JTLS)之后,雖然理論上可和美日聯線,但是卻因作戰符號無法統一,造成“即使聯線,美軍也無法精確獲知臺軍意圖”的尷尬局面。為此,臺軍才一直急想解決這一基礎性問題。
·臺美談聯合作戰為時尚早
軍事專家表示,由于未來戰爭中兩軍、甚至多軍聯合作戰的幾率不斷增大,統一作戰符號無疑將溝通不同的軍事體系,使各軍種之間及時共享相同的情報資訊,有助于制定合理的軍事行動計劃,對提高作戰效率,加速部隊反應時間,以及降低戰場傷亡都有很大幫助。因此,臺美之間完成作戰符號的統一工作將使美軍在未來可能介入的臺海沖突中更為有效地協助臺軍作戰。
不過,臺灣《軍事家》認為,由于聯合作戰是一項高度統一和高度協調的軍事行動,不僅僅包括統一作戰符號這種整合工作,而且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是聯合作戰雙方在作戰能力和軍事標準上的統一程度。以美軍和歐洲盟國聯合作戰的情況為例,在1999年科索沃戰爭中,由于美歐之間的戰力差距較大,導致80%的作戰任務和84%的情報搜集任務都不得不由美軍獨立完成,完全沒有體現出聯合作戰的優勢和特點。軍事實力相對強大的歐洲強國部隊尚且如此,與北約標準還有很大距離的臺軍部隊的情況也就可想而知。因此,難怪《自由時報》都評論,臺軍陸海空三軍內部之間都不見得能理解彼此意圖,而且連測量距離的度量衡單位都沒有統一,因此現在就談什么與美軍聯合作戰的問題,實在是為時尚早,難度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