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保持傳統友好,又要增進兩國利益,對中朝都是考驗
10月11日中午,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吳儀結束對朝鮮的訪問返回中國。盡管訪問只有三天,卻引起了中外媒體強烈的關注。
11日下午外交部的例行記者會上,在總共28個問題中,有九個與這次訪問相關,關注度甚至超過了巴基斯坦地震和
格林斯潘首次訪華。問題中包括下一輪六方會談能否如期舉行、胡錦濤總書記致金正日總書記口信的內容、中國對朝鮮的援助等,有的甚至具體到吳儀什么時間抵達北京。
朝鮮處在“關鍵時刻”
吳儀的訪問正值朝鮮勞動黨成立60周年。
10月10日,平壤的金日成廣場上,火炬游行及音樂歌舞晚會營造了一派歡樂的氣象。慶祝活動還包括隆重的閱兵式,朝鮮勞動黨總書記、國防委員會委員長、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金正日出席了閱兵式。
中共中央黨校教授張璉瑰告訴《瞭望東方周刊》:“60周年是個重大的節日,而且朝鮮目前正處于關鍵時刻。”
張璉瑰說,在朝鮮國內,經濟還比較困難,而國際社會對于朝鮮政局和金正日總書記猜測較多,“在這種情況下需要一次慶祝來振奮人心,同時向國外發出朝鮮全國上下團結一心的信息。”
10月8日晚,吳儀在與金正日的會晤中轉達了胡錦濤總書記致金正日總書記的口信,胡錦濤在口信中對朝鮮勞動黨建黨60周年表示熱烈祝賀。“派出吳儀這么高級別的領導人訪朝體現了中國在特殊時期對中朝關系的重視。”張璉瑰說。
同樣是8日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出席了朝鮮駐華使館舉行的朝鮮勞動黨成立60周年慶祝宴會并發表講話。張璉瑰認為,政治局常委去參加使館的慶祝宴會“很少見”,這同樣表達了對中朝關系的重視。
2004年4月,金正日訪華期間曾邀請胡錦濤主席在方便的時候訪問朝鮮,胡錦濤愉快地接受了邀請。其后,曾有消息稱2005年5月胡錦濤可能訪問朝鮮,但是2月份朝鮮宣布擁有核武器,此后朝核局勢一直處于緊張狀態,外界一些人猜測,有可能影響了訪問的進行。張璉瑰說:“在這種背景下,吳儀副總理前去訪問是一個合適的安排。”
接棒斡旋朝核
自2002年朝核危機發生以來,中國領導人每次訪問朝鮮都攜帶了一項以前不曾有過的使命,即斡旋六方會談,這幾乎成為一種慣例。
2003年1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率團訪問朝鮮,促成朝鮮重返第二次六方會談。2004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率領中國黨政代表團訪朝,六方會談同樣是重要議題。
吳儀的訪問延續了這一慣例。“尋求朝核問題繼續解決的辦法,是吳儀訪問的一項重要內容。”復旦大學韓國研究中心主任石源華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9月19日,經過兩個階段長達20天的艱苦談判,第四輪六方會談通過首份共同聲明,朝鮮承諾,放棄一切核武器及現有核計劃,早日重返《不擴散核武器條約》。
共同聲明的通過被各國外交界認為是一項重大成果,但石源華指出,共同聲明只是一個框架性的、原則性的協議,貫徹的難度很大,加上美朝雙方互不信任,差距仍然很大,只要美朝任何一方不忍耐,都可以推翻這個宣言。
就在共同聲明通過的第二天,朝鮮外務省發表聲明表示,在朝鮮重新加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前,美國應該首先向朝鮮提供輕水反應堆。對此,美國立即指出這與共同聲明相違背。
張璉瑰告訴《瞭望東方周刊》:“美國仍然很強硬。接下來的第五輪六方會談將要涉及各種實質性問題,而美國方面有個時間表,年底前一定要有個成果,因此下一輪會談將是真正的攤牌時刻。”
中國的斡旋因此不得不繼續下去。
“新形勢”下的新友誼
在吳儀轉達的胡錦濤主席致金正日總書記的口信中,胡錦濤表示,我們愿同朝方繼續作出不懈努力,使中朝傳統友誼在“新形勢”下進一步發揚光大。
“新形勢”一詞引來了很多關注。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孔泉對此解釋說:“從時間來講,我們進入新世紀已有一段時間,但就中朝友誼關系來講這是一個新的階段,這可以作為第一層理解。從另一方面來講,無論是中國還是朝鮮都在發生巨大變化,這也是新情況。”
張璉瑰對“新形勢”進行了進一步的解讀,他認為朝鮮不但國內形勢處于一個關鍵時刻,在外部環境上也同樣非常關鍵,一方面朝鮮希望擺脫冷戰體系,另一方面朝核問題未能解決,甚至還有激化的可能;而從中國來看,中國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
形勢的變化要求中朝關系也作出相應調整。上海師范大學戰爭文化與國際政治研究所所長倪樂雄認為這種調整已經在進行,“在朝鮮戰爭后至上世紀90年代,中國是全力支持朝鮮;1992年中韓建交后,中國政策有了一個重要的變化,從以前是一邊倒支持朝鮮到推動朝鮮半島和平統一和朝鮮半島無核化。”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晉林波研究員認為,漸漸地淡化一些特殊關系,以理性為導向,以國家利益為核心是中國外交的一個總體方向。“中朝關系也在這個大背景下進行了調整。”
“六方會談為中國對朝政策的調整提供了一個契機。”晉林波說,“逐漸從特殊關系變為正常的國與國之間的關系,這不但符合中國的利益也符合朝鮮的利益,也應該是未來發展的一個趨勢。”
據孔泉介紹,吳儀副總理本次訪問的重點之一是加強中朝經貿關系,“探索合作的新領域和模式”。
外交學院教授周永生對《瞭望東方周刊》表示,中朝關系不能僅僅局限于中朝兩國之間來考察,而是需要放到東北亞、東亞乃至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來考察。
他認為中國正在不斷加深同世界的溝通和融合,但朝鮮還沒有充分融入國際社會,因此中朝兩國的發展不同步。“如何在這種情況下即保持兩國的傳統友好關系,又增進兩國的利益,對中朝關系是一個考驗,從這個角度講,中朝關系可以說進入到了一個關鍵時期。”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