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曙光 齊元星
山東是農業大省,農村的穩定與和諧直接關系到平安建設的成果。青島市在基層平安創建工作中,從綜治力量最薄弱的農村入手,把發展與維穩相結合,治安防范與監控相結合,人防、物防與技防相結合,將維護農村的穩定貫穿到各個層面、各個環節,形成了發展、穩定、和諧的良性互動。今年以來,
青島市農村地區的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同比明顯下降,其中萊西、即墨、膠南、平度等市刑事案件的發案數下降10%以上。
加快組織建設
針對農村農業稅減免帶來的新問題,青島市制定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的意見》。要求加強農村治安綜治組織機構建設,配齊配強工作人員。
即墨市根據當地實際,要求農村綜治辦主任由村兩委干部擔任;在符合條件的村莊,提倡由享受市財政轉移支付的四職干部兼任。目前,已有770多個村莊的四職干部兼任綜治辦主任,占全部村莊的75%。他們建立健全了村級治保組織、調解組織、普法和幫教組織,并在全市組織了7000多人的治安協管和矛盾糾紛信息員隊伍。為提高綜治工作人員的素質,先后對1033個村莊的4300多名綜治人員進行培訓。
在萊西,以村黨支部為核心的村級綜治、治保、調解、普法、幫教等組織一應俱全。對33個班子薄弱的村莊,萊西市委從市鎮機關中選派年富力強的干部到村中任職,加強了村級兩委班子。與此同時,該市由綜治辦牽頭,以信訪、紀檢、司法行政、公安、民政、勞動保障、土地等職能部門為成員,成立了“矛盾糾紛聯調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和指導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中心的工作,形成了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膠南市隱珠鎮則通過定崗、定責、定薪,公開選聘村綜治辦主任。目前,全鎮50名村綜治辦主任全部通過公開競聘上崗,工資由鎮財政統發。通過提高待遇、明確責任、加強管理,農村綜治干部的積極性和責任心明顯增強。
“三防”提高防控能力
未雨綢繆,加強防范,是農村平安創建工作的中心環節。青島市各地農村在人、財、物方面加大投入,提高治安防控水平。
萊西市拓展預警信息渠道,組織政法干警、機關干部對群眾開展“戶訪”,近年來走訪群眾18萬人次,發現和排除集體上訪和群體性事件苗頭50多起。他們投入600多萬元建立了“110”、“122”、“119”三臺合一的接警指揮系統,大力推行“110”電腦聯網報警系統、GPS汽車防盜系統、大牲畜農機具防盜報警系統等技防工程,提升了治安防控的科技含量。在農村逐步推廣村企聯防、群眾互助聯防等治安防范模式;把農村劃分為60多個責任區,各責任區均設立了警務工作室,提高了對社會面的控制能力。
膠州市在農村組織建立起三支治安巡邏隊伍:一支由村干部組成,一支由村里雇用的部分老年人組成,另外一支是每家每戶輪流出人組成的夜間巡邏隊伍。三支隊伍交叉巡邏,橫到邊,豎到底,不留盲區。三支治安巡邏隊伍組成后,成為膠州廣大農村名符其實的“保護神”。
平度市各鄉鎮都配備了一整套治安巡邏設施,并為鄉鎮聯防隊員統一制作了“治安巡邏”袖章。同時,針對各鎮的地理位置、經濟條件的差異,專門印發了村鎮綜治設施配套參考意見,條件好的多投入一點。目前,各鄉鎮都整修了治安巡邏辦公室,購置了巡邏器械,配置了電視機,安裝了電話。部分鄉鎮還在技防、物防上做文章,在農村路口建起鐵大門,實行封閉式管理;有的農村還在主要街道安裝了電視監控系統,為全面規范開展治安巡邏工作創造了良好的物質條件。
建立綜治工作責任制
開展農村綜治工作離不開一套健全的工作流程和運行體系。青島市在農村平安創建中,通過建立嚴格的責任制,推動農村平安創建深入開展。各級逐步完善了工作分工、檢查考核和責任查究“三個體系”,把平安創建的目標任務層層分解,逐級落實。有的鄉鎮建立治安承包責任制度,根據當月的治安情況對村級綜治人員實施考核獎懲。各區市綜治辦每季度對鎮、辦事處的月督查考核情況進行檢查,月督查考核情況納入對鎮、辦事處的年終綜合治理考核。各區市還加強了對“民轉刑”案件的責任查究,對發生重大刑事案件和“民轉刑”案件的鄉鎮、村莊實行否決制,并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以保證綜治各項措施的真正落實。
僅2004年,青島市就對310個單位進行了責任查究,有104人被取消評先受獎資格,有275人受到黨政紀處分和經濟處罰。即墨市對兩個鎮進行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一票否決”,對3名正局級領導、9名機關干部予以黨紀、政紀處分。由于嚴格考核、嚴格把關,青島的綜治工作走在了全省、全國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