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門檻將漲至5萬元各銀行搶搭低門檻個人理財“末班車”
昨日,記者從島城各大銀行了解到,從下月1日起,銀監會發布的《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將正式實施,根據該《辦法》規定,人民幣理財產品的投資起點必須在5萬元以上,外幣應在5000美元(或等值外幣
)以上。這與之前人民幣理財產品1萬元起步的“低門檻”相比,驟提了5倍之多!消息一經傳出,不少島城的中低收入者黯然,市民楊大爺告訴記者,上周的國債他沒“搶”著,現在人民幣理財產品又要5萬才能起步,“看來我這兩萬塊錢只能存儲蓄了。”
銀行紛紛搶搭末班車
就在距此《辦法》執行僅剩不足半個月的時間內,記者了解到,為了搭乘這班低門檻個人理財的“末班車”,島城各家銀行尤其是股份制銀行都加快了“低門檻”或“無門檻”理財產品推出的頻率。
光大銀行青島分行推出的陽光理財“A+計劃”2005年第10期的兩款產品16日上市,這兩款產品的認購門檻僅為1000元人民幣;浦發銀行青島分行也推出了以1000美元或1000港幣為理財門檻的“匯理財”等理財產品。這些低門檻產品受到了認購者的歡迎。
影響股份制銀行波動略大
昨日,島城一些銀行個人金融部門負責人認為,門檻提高如此之多,將使部分低端理財客戶失去理財的權利。
據了解,因為四大國有銀行的理財產品推出得較晚,而且5萬元人民幣起點的產品較多,而一些股份制銀行由于較早推出理財產品,而且銷售起點一般在人民幣1萬元以內,甚至更低。所以新政策對后者的影響要大一些。
利好收益率不再遮遮掩掩
《辦法》的出臺也給客戶帶來了利好:以往在銷售理財產品時,銀行對于收益率只用“預期”之類含糊其詞的表達方式;但從下月起,保證收益必須堂堂正正地擺出來。與此同時,銀監會對于這類保證收益類產品的監管將更嚴格。
據了解,根據《辦法》的要求,不少銀行已經在研究并重新設計理財產品。今后新型的理財產品除了可以明示保底收益外,也必須明確告知客戶該產品存在哪些風險。記者仇瑰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