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在不斷改革和完善有形建筑市場的管理體制、運行機制的基礎上,切實加強監督管理,對進場交易的建筑工程實施全過程監督,有形建筑領域的腐敗問題得到了有效治理。
為堅決杜絕有形建筑市場招投標程序暗箱操作,市委、市政府不斷創新監督措
施和手段。監督監管專業工程進場交易,在將裝飾、裝修工程納入市場交易的基礎上,使公路、水利等專業工程統一納入全市有形建筑市場進行招標投標。專業工程入場交易后,我市已成功完成即墨至平度高速公路項目、海灣大橋及墨水河綜合整治等工程的招投標。在招標方式上,堅持與國際接軌,開發研制了工程量清單招標計算機輔助評標系統,大力推行工程量清單招標,完成由“傳統定額”向“工程量清單”計價的轉變。進一步調整充實專家庫,實行考核考評和優勝劣汰機制,建立專家評標語音通知系統,使計算機自動抽取專家與語音通知同步,保證了評標專家的抽取公正、公開、透明。目前已建立了工程設計、監理、施工、采購等6大類和建筑、安裝、消防、市政、園林等29個專家評委的分類檔案及快捷的檢索查詢系統,新增專家評委274人,使全市專家庫總數達到了1212名,基本滿足了全市各類工程項目評標需求。
在監督工作中,市委、市政府要求做到“到位不越位、監督不干擾”的原則,保證對招投標各環節的監督到位有效。首先,要求對有形建筑交易市場實行招標報名區、開標區、封閉式評標區、封閉式監控區、駐場單位聯合辦公區等功能化區域劃分,使交易過程通過區域的隔離封閉和監控功能,將評標專家與投標企業完全隔離,實現交易行為的全封閉和全透明。其次,要求最大限度減少在招標投標過程中人為因素的影響,實行從招標文件的制定、投標報價分析、評標定標以及自動匯總專家評審結果等過程的自動化。第三,要求對每個工程的內容、開標時間及有關信息要在政務大廳大屏幕上發布,方便投標企業查看,評標工作結束后,將中標結果第一時間在網上公示,接受社會各界及投票企業的適時監督。
市委、市政府強調對有形建筑市場要實行全過程監督。對評標專家,通過指紋驗證系統核驗身份進入封閉區后,專家與投標企業項目經理通過無線話筒進行答辯和咨詢,通過自動混音臺控制,改變投標企業參與人和專家的聲音,有效避免各方對評標專家的影響。對交易過程,有形建筑市場在開標室、評標室、監控室、封閉評標區均配置了高清晰度的數碼攝像裝置,建立視頻矩陣系統,將不同區域的視頻情況顯示在大屏幕上,監督人員同時對多個現場進行監督、錄像,政務大廳直播評標情況,接受各投標單位監督。(宮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