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城市房價的飆升,在一些大中城市城鄉結合部出現了一批,以“舊村改造”名義建設的違法樓盤,并以其低價位贏得了一些投資者特別是低收入人群的青睞。
日前,濟南市對這一違法行為進行了集中清理整頓,從濟南查處的情況看,這股違法開發的歪
風若不及時剎住,將嚴重擾亂土地市場和建
設管理秩序,留下社會不安定的隱患。
今年5月,濟南市城管執法局人員正在拆除舊村改造中違法建筑。
借“舊村改造”之名行房地產開發之實
據濟南市政府通報,這個市現有96個村在進行違法建設,除建成已交付使用的200多萬平方米外;僅在建工程項目就有113處,1000多個單體建筑,建筑面積近600萬平方米。這一面積幾乎與濟南市2005年上半年正式開工建設的房產面積相當,違法開發建設已經發展到了與正常開發并駕齊驅的嚴重地步!
根據我國有關政策法規規定,正常的舊村(居)改造是受保護和支持的,但同時對舊村改造的界定比較嚴格。舊村改造只能在現有的農村宅基地上進行,居民一戶一宅,建成房屋不能對外出售。但從濟南城市周邊進行的所謂舊村改造看,有相當多的建設項目顯然已經突破了這一界限。
據濟南市國土資源執法監察支隊的調查,目前以舊村改造名義違法進行開發建設的形式主要有三種:一是一些村(居)未經審批,擅自組建隊伍搞建設;二是部分村(居)與開發商合作,由村(居)出地,開發商出錢,雙方利益分成;三是個別村(居)委會直接把地賣給開發商,非法轉讓集體土地使用權。
2004年,濟南市只有29個村(居)違法進行舊村改造,今年僅幾個月時間就新增了67個村(居)。截止到今年5月中旬,在已開發建設的156.62萬平方米中,有104.67萬平方米用于安置村民,有51.95萬平方米按商品房對外銷售。
歷下區姚家鎮林家村舊村改造項目,是濟南市通報的違法建設項目之一。記者在這個村看到,整個村莊已經成為一個大工地,有7幢居民樓已經建成,空地上搭滿了腳手架。林家村的合作伙伴——濟南市一家大型房地產開發公司的售樓處,就設在村委會辦公的小院里。公司的宣傳資料顯示:這個被稱為“林景山莊”的建設項目,規劃面積40萬平方米,占地615畝,這幾乎是林家村全部的土地家底。林家村村委會委員李光義告訴記者,開發公司現在每個月付給居民約400元補償金,至于這些居民的后代失去土地后以何為生,目前幾乎沒有人愿意為此擔責。
“野樓盤”迎合了中低收入人群需求
關于舊村改造問題,國家有法有規,并沒有法律和政策空白,但違法舊村改造為何愈演愈烈,在許多城市城鄉結合部幾成蔓延之勢呢?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首先,從經濟利益的角度看,依法進行舊村改造的成本高,程序復雜,時間長,見效慢。如果不依法進行建設,則沒有這些程序的限制,既不必層層審批把關,又可以逃脫很多費用。據濟南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直屬大隊隊長陳景沛介紹,如果算上土地出讓金、征地費、配套費、人防費、建設管理費等,濟南市商品房每平方米的規費至少也要1000元。顯然,那些未經審批便以舊村改造名義違法進行房地產開發的村(居)委會和開發商,不想承擔這些費用。
其次,基層政府對違法進行舊村改造問題態度曖昧,有的甚至單純站在改變城鄉面貌的角度予以支持和鼓勵。濟南市的舊村改造率先從經濟發達的天橋區北園鎮開始,后來,實施舊村改造的范圍逐步擴大,由北園鎮擴展到天橋區,再由天橋區擴展到歷城、歷下、市中、槐蔭五個區,范圍越來越大,手續卻越辦越少。開始還是邊建邊辦手續,規費減半繳納,后來逐步發展到什么手續也不辦,什么費用也不交,什么土地都能開發了,舊村改造因此步入歧途。
濟南市有關人士反思說,期間有兩個問題值得認真思考:一是對舊村改造中出現的違法現象沒有從一發現苗頭就予以打擊,客觀上縱容了違法行為;二是區、鎮政府在招商引資和財政增收的壓力下,對以舊村改造名義違法進行開發建設的行為不但不制止,而且采取提倡和鼓勵,從而使這一違法開發風得以蔓延。
再次,市場需求巨大。以舊村改造名義開發建設的商品房,價格低廉,對城市中低收入階層有較大吸引力。濟南市有合法手續的商品房價格較高,市區內的商品房價格絕大多數每平方米超過4000元,有許多突破5000元,而以舊村改造名義開發的住房,絕大多數每平方米在2000元以下。低廉的價格,吸引了大量中低收入的消費者。
菏澤進城務工的青年農民小王,以每平方米1300元的價格從濟南西北部一個村委會處購得一處100平方米的住房,雖然他在購房時就知道,他買的房子不可能拿到房產證,但因為房價便宜,還是決定買了下來。小王說:“我也知道,買這種房子將來可能會有麻煩,但我沒有錢買別的房子。”
據記者調查,購買“野樓盤”的人群,主要是城市中低收入人群和一些正在組建家庭的青年人,進城務工人員;但也有部分行政單位以團購名義購買。從某種程度上講,經濟適用房的缺乏,催生了“野樓盤”;“野樓盤”的出現,迎合了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消費需求。
處置“野樓盤”面臨的難題
記者在走訪這些違法開發樓盤時發現,許多樓盤缺乏暖氣等北方地區必備的住房設施,綠化、體育等公共配套設施更是嚴重不足。加之許多開發商無合法的房產手續,其賣樓時的虛假承諾已引發多起集體上訪,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一顆“隨時”炸彈。
違法開發建設不僅擾亂市場秩序、滋生腐敗,同時也造成大量的財富浪費。濟南市市中區南康村村委以舊村改造名義進行房產開發,5天收取購房者定金500萬元。執法人員發現后,村委會負責人在迅速退還定金的同時,不得不將已建至三層的違法樓房全部拆除,造成巨大的浪費和經濟損失。在濟南市剛剛查處的113處違法在建項目中,一些嚴重違法的樓盤也將面臨被拆除的“噩運”。
濟南市在對城鄉結合部這一違法開發行為進行全面摸底后,市建委、國土局、房管局等10個部門聯合發布通告,禁止以舊村(居)改造名義實施違法開發建設。并明確要求:所有違法的舊村改造項目必須立即停止開發建設行為,嚴重違反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必須限期拆除,違法占用耕地的要限期復耕。通告發布后,濟南市所有違法舊村改造項目的建設單位、開發單位、勘察設計單位和施工單位均在當地媒體上被公開曝光,目前,這些單位正在陸續接受相關部門的處理。
濟南市清理整頓舊村改造項目中的違法行動,在市民中反響強烈,有許多網民在當地一些網站對此發表了評論,其中,大家最為關注的問題是,政府在依法行政的同時,應如何保護購房者的利益,滿足中低收入人群的居住要求。
據記者了解的情況,濟南有關部門對整頓違法舊村改造問題的認識還是比較一致的,他們普遍認為,首先要剎住這股歪風,遏制其蔓延之勢,防止出現新的違法建設行為;其次,要以實事求是的態度,解決好歷史遺留問題。
這些業內人士建議,對舊村改造要嚴格限定其范圍和運作模式,同時予以適當的支持,手續上盡量簡化,規費上適當優惠,以保護正常的舊村改造。對于占用耕地和農用地搞違法建設的,要嚴格追究違法責任人的責任,不能姑息遷就;部分嚴重違反城市規劃的樓盤,要予以拆除。對于已經建成的大部分項目,要承認現實,面對現實,從土地利用、規劃等方面靈活運用政策,逐步完善手續,使其合法化。對于已經購房入住的住戶,符合條件的給予房產證;對房屋價格嚴重偏低于市場價格的違法項目住戶,可將其購房費用轉化為長期租賃費用,保證購房群眾的房屋使用權,以兼顧這些中低收入群眾的利益。(鄧衛華丁錫國)
延伸閱讀:
濟南舊村改造:房產商“盛宴”變“雞肋”
當前,借舊村改造之名亂建違法商品房,正成為各地城郊農村見慣不怪的現象。然而,擺在房地產開發商面前的這道“盛宴”卻時刻有變為“雞肋”的危險,甚至有血本無歸的可能。濟南市近日緊急叫停這種借舊村改造之機違法建房行為,并表示將出臺更嚴厲的處置措施,令房產商們叫苦不迭。
山東臨沂開展舊城舊村改造 走出節地挖潛新路
山東臨沂市按照“城市用地促集約、農村用地抓集約”的思路,扎實開展舊城舊村改造,走出一條節地挖潛新路,保證了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用地需求。
在舊城舊村改造中,臨沂市堅持統籌規劃、以點帶面,科學擬定全市近期和中長期舊城、舊村改造計劃。城區內,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社區,實施成片區規模改造。在農村,實行“遷村并點”,對全市鄉鎮和行政村進行合并整合,共撤銷鄉鎮71個、行政村2429個,并采取填實“空心村”、合并建立中心村、建設農民公寓等模式實施改造。僅對撤銷的村莊進行規劃改造,就可騰出建設用地10萬余畝,復墾耕地近10萬畝。
責任編輯:林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