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經濟:規模效益雙豐收 1至9月GDP增加值實現846億元,占全市44.6%;稅收105.6億元,占全市33%
本報訊市經貿委中小企業局最新統計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市民營經濟克服去年下半年以來煤、電、油、運及原材料價格上漲所帶來的不利影響,繼續保持了快速發展態勢,G
DP增加值、稅收和進出口額分別占全市的44.6%、33%和51.5%,實現了規模、效益雙豐收,對全市國民經濟發展的貢獻進一步增強,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在全省均處于領先地位。 市中小企業局有關人士分析認為,綜觀我市民營經濟今年以來的發展情況,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非常突出:
三分天下有其一
民營經濟企業規模和經濟總量不斷擴大,在全市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繼續上升。1-9月份,全市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846億元,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完成增加值分別為26億元、524億元和296億元。截至9月末,全市民營經濟注冊戶數達到34.7萬戶,注冊資本金總量達1713億元,其中,個體私營注冊戶數33.3萬戶,注冊資本金938億元,從業人員110.2萬人,各項指標均居全省首位。
民營經濟運行質量繼續保持良好狀態,體現為納稅額穩步增長。1-9月份,全市民營經濟實現稅收105.6億元,占全市稅收總額33%,這意味著,每3元稅收就有1元是民營經濟提供。同時,全市個體私營企業實現稅收25.5億元,同比增長31.3%,占全市民營經濟稅收總額的24.1%。另外,全市百強民營企業實現稅收16.7億元,占全市民營經濟稅收總額的15.8%。在百強民營企業所涉及的各個行業中,機械、房地產、紡織、食品等行業是納稅主力軍,其中尤其以機械行業占比重最大,占百強民營企業稅收總額的24.2%。而對比各行業稅收增長的速度,則食品行業增速最快,同比增長46.5%。
進出口占半壁江山
民營企業進出口貿易更加活躍,青島區位、資源優勢給民營經濟發展提供的諸多便利條件得到集中體現。目前,全市擁有自營進出口權的民營企業已達3000家左右,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不僅拿到了一紙權證,更真正參與到了國際貿易活動之中,做出了非凡實績;1—9月份,全市民營企業進出口額完成113.2億美元,占全市進出口總額的一半以上,其中出口創匯額65.6億美元,占全市49.2%。從百強民營企業的外貿出口看,食品加工、紡織服裝和機械行業是主導行業,分別達到10.9億美元、3.5億美元和1.8億美元。這三大行業外貿出口額占到了全市民營企業出口總額的四分之一。
分析今年以來民營經濟的發展特點及各項指標完成情況,重點民營企業、支柱行業所表現出的拉動作用也非常突出,表現為:全市百強民營企業實現銷售收入達到538.8億元,這意味著,這100家民營企業實現的銷售收入比其余6萬家左右民營企業實現的銷售收入總和還多出200多億。另外,從百強民營企業所在行業看,食品、機械、紡織、房地產和輕工等行業是主導行業,尤其是食品業和紡織業克服了國際貿易中的諸多不利因素,發展速度令人欣喜。
內引外聯加速前行
民營企業在加速前行過程中,也表現出了更加積極的投資熱情,大項目、大手筆接連不斷。據統計,1-9月份全市民營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實現707.8億元,同比增長67.2%,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61.8%。截至目前,全市民營經濟163個投資2000萬元以上的建設項目已全部開工建設,計劃總投資額121.5億元,已累計完成投資53.7億元,其中46個項目已竣工投產。市重點監控的十家民營企業總投資22億元的23個重點項目建設順利,累計完成投資12.17億元,其中16個項目建成投產。
隨著青島投資環境的日益完善,對外地民間資本的吸引力也進一步增強。1-9月份,全市共引進民營企業投資項目達到850個,投資額116億元,同比增長45%。其中,今年上半年市政府赴南方招商達成的投資意向逐步落地變現,目前已有13個項目落戶青島,項目總投資額9.1億元,其中包括投資過5000萬元的9個項目。而在對外招商方面,民營企業對外資也表現出了較強的吸引力,截至9月底,全市新批準民營企業利用外資項目193個,合同引進外資3.8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87億美元。民企與外資越來越多、越來越緊密的合資合作,為進一步優化民營企業的產業結構,提高管理水平、運行質量和競爭能力將起到巨大的帶動作用。(劉錕鋒張明)